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曼 文图

  本报讯 今年9月份,在洛阳市西工区闹市的一处施工工地内,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一座墓葬。随着这座墓葬发掘工作的展开,位于一侧的西汉空心砖券大墓也随之被发现,而这座墓葬的发现也是洛阳市近年来发现的极为罕见的西汉墓葬。近日,经过两个月的发掘和研究,这座西汉大墓也渐渐解开了自己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再次呈现出2000多年前西汉贵族的真实生活状态。

  罕见一:墓型独特,有别于一般西汉墓葬

  “一般在判断墓主人的身份时,主要参考的是墓葬规格大小,以及随葬品的种类、数量等。”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潘付生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西汉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西路与棉麻路东北部,洛阳东周王城北城墙在其南部,属于西汉中晚期墓葬。据介绍,一般的西汉墓葬通常会设计为一个主墓室和两个耳室,而这座墓葬在发掘之初就给了考古人员一个大大的“惊喜”。潘付生介绍说,在发掘之初考古人员沿着最先发现的墓道慢慢推进,逐渐发现了隐藏在主墓室一侧的其他多个耳室。

  据潘付生介绍,这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墓形制由墓道、主墓室、侧室、廊道、耳室、坠室六部分组成。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于墓道正南部,南北长5.2、东西宽2.3米,主墓室保存较好没有发现被盗痕迹。该西汉墓葬结构复杂,有许多迂回的墓道,墓葬南北最长处15米、东西宽近14米,总面积有约210平方米。“像这样规模大,设计复杂的墓葬可以推断出墓主人身份比较高贵,在和以往墓葬的发掘相比,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西汉时期的贵族。”潘付生告诉记者,这座西汉墓葬的发现也再现了西汉当时这类贵族的真实生活状态。

  罕见二:青铜制大雁灯首现身

  由于墓葬没有发现被盗痕迹,墓葬内依然保留有大量珍贵的随葬物品,这其中更有极为罕见的大雁灯现身。“据我们共同发掘研究的老专家介绍,大雁灯在国内都极为罕见,这次能在洛阳发现也实属不易。”潘付生告诉记者,大雁灯为一只大雁回首嘴衔东西的造型,在以往发现的类似造型灯中,大雁嘴里多为衔一条鱼,而此次发现的大雁灯更是不同于以往的独特造型。

  记者看到,这座大雁灯大雁的身体宽肥,颈部成流线型修长有致,大雁身体两侧铸有翅膀造型,身后铸有短尾,双蹼并立。大雁回首嘴衔灯罩,灯罩与雁体相连,设计精巧,制作美观。据介绍,青铜制大雁灯制作工艺复杂,在西汉时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这座墓葬中发现大雁灯,也进一步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比较尊贵。

  除了发现罕见的大雁灯,在墓葬中出土的一个青铜制大盘也极为吸引人眼球。该大盘直径约70厘米,盘体没有过多纹饰,简洁大方,“青铜作为金属在古代相当贵重,能把青铜器制作成这样大体型的器物,在当时也是需要很多人力和财力的。”潘付生说。

  罕见三:发现西汉时期液体,疑为千年美酒

  “墓葬中的随葬品种类非常多,有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但是在这些随葬品中,在青铜壶中发现的液体最让人意外。”潘付生告诉记者,在发掘墓葬时,考古人员发掘出两件体型较大的青铜壶,原本以为青铜壶就已经非常珍贵,却在壶中又发现保存2000多年的液体。潘付生介绍到,从青铜壶的造型和作用等方面判断,壶中的液体极有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美酒,“推测应该是当时装好之后立即进行了密封,加上洛阳地区又比较干燥,所以才能将这些液体保存的这么好。”

  不仅有千年美酒,主墓室的右侧棺内还随葬了大量的玉器,也是该墓葬的另一大亮点。在这些玉器中有玉壁、玉圭、玉玦、玉衣片等种类繁多,玛瑙手串等饰品也有发现,这些玉器、宝石等材质好数量多,对研究西汉时期的葬玉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经过两个月的清理发掘,目前该座西汉墓葬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其葬具为双棺,棺内陪葬有大量的玉器。主墓室内不仅发现有大雁灯、铜盘等珍贵文物,还有铜镜、耳杯等遗物,在北侧一耳室内发现有大量的彩绘陶壶,铜盘,铜壶,铜炉,铜钵,铜盆,铜臼等。

  目前,来自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日前对该墓进行了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座墓葬形制独特,随葬品种类多、级别高,“现在,研究院已经将大部分发掘出的随葬物品送往实验室,接下来将会对这些随葬品进行进一步精细研究,挖掘现场也会继续对主墓室进行考古工作,获取更多的更好的研究成果。”潘付生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