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文圖

  本報訊 今年9月份,在洛陽市西工區鬧市的一處施工工地內,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一座墓葬。隨着這座墓葬發掘工作的展開,位於一側的西漢空心磚券大墓也隨之被發現,而這座墓葬的發現也是洛陽市近年來發現的極爲罕見的西漢墓葬。近日,經過兩個月的發掘和研究,這座西漢大墓也漸漸解開了自己神祕的面紗,向世人再次呈現出2000多年前西漢貴族的真實生活狀態。

  罕見一:墓型獨特,有別於一般西漢墓葬

  “一般在判斷墓主人的身份時,主要參考的是墓葬規格大小,以及隨葬品的種類、數量等。”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潘付生告訴記者,此次發現的西漢墓葬位於洛陽市西工區紗廠西路與棉麻路東北部,洛陽東周王城北城牆在其南部,屬於西漢中晚期墓葬。據介紹,一般的西漢墓葬通常會設計爲一個主墓室和兩個耳室,而這座墓葬在發掘之初就給了考古人員一個大大的“驚喜”。潘付生介紹說,在發掘之初考古人員沿着最先發現的墓道慢慢推進,逐漸發現了隱藏在主墓室一側的其他多個耳室。

  據潘付生介紹,這座西漢空心磚券大墓墓形制由墓道、主墓室、側室、廊道、耳室、墜室六部分組成。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於墓道正南部,南北長5.2、東西寬2.3米,主墓室保存較好沒有發現被盜痕跡。該西漢墓葬結構複雜,有許多迂迴的墓道,墓葬南北最長處15米、東西寬近14米,總面積有約210平方米。“像這樣規模大,設計複雜的墓葬可以推斷出墓主人身份比較高貴,在和以往墓葬的發掘相比,推測墓主人的身份應該是西漢時期的貴族。”潘付生告訴記者,這座西漢墓葬的發現也再現了西漢當時這類貴族的真實生活狀態。

  罕見二:青銅製大雁燈首現身

  由於墓葬沒有發現被盜痕跡,墓葬內依然保留有大量珍貴的隨葬物品,這其中更有極爲罕見的大雁燈現身。“據我們共同發掘研究的老專家介紹,大雁燈在國內都極爲罕見,這次能在洛陽發現也實屬不易。”潘付生告訴記者,大雁燈爲一隻大雁回首嘴銜東西的造型,在以往發現的類似造型燈中,大雁嘴裏多爲銜一條魚,而此次發現的大雁燈更是不同於以往的獨特造型。

  記者看到,這座大雁燈大雁的身體寬肥,頸部成流線型修長有致,大雁身體兩側鑄有翅膀造型,身後鑄有短尾,雙蹼並立。大雁回首嘴銜燈罩,燈罩與雁體相連,設計精巧,製作美觀。據介紹,青銅製大雁燈製作工藝複雜,在西漢時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在這座墓葬中發現大雁燈,也進一步說明墓主人的身份比較尊貴。

  除了發現罕見的大雁燈,在墓葬中出土的一個青銅製大盤也極爲吸引人眼球。該大盤直徑約70釐米,盤體沒有過多紋飾,簡潔大方,“青銅作爲金屬在古代相當貴重,能把青銅器製作成這樣大體型的器物,在當時也是需要很多人力和財力的。”潘付生說。

  罕見三:發現西漢時期液體,疑爲千年美酒

  “墓葬中的隨葬品種類非常多,有青銅器、玉器和陶器等,但是在這些隨葬品中,在青銅壺中發現的液體最讓人意外。”潘付生告訴記者,在發掘墓葬時,考古人員發掘出兩件體型較大的青銅壺,原本以爲青銅壺就已經非常珍貴,卻在壺中又發現保存2000多年的液體。潘付生介紹到,從青銅壺的造型和作用等方面判斷,壺中的液體極有可能是西漢時期的美酒,“推測應該是當時裝好之後立即進行了密封,加上洛陽地區又比較乾燥,所以才能將這些液體保存的這麼好。”

  不僅有千年美酒,主墓室的右側棺內還隨葬了大量的玉器,也是該墓葬的另一大亮點。在這些玉器中有玉壁、玉圭、玉玦、玉衣片等種類繁多,瑪瑙手串等飾品也有發現,這些玉器、寶石等材質好數量多,對研究西漢時期的葬玉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經過兩個月的清理發掘,目前該座西漢墓葬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其葬具爲雙棺,棺內陪葬有大量的玉器。主墓室內不僅發現有大雁燈、銅盤等珍貴文物,還有銅鏡、耳杯等遺物,在北側一耳室內發現有大量的彩繪陶壺,銅盤,銅壺,銅爐,銅鉢,銅盆,銅臼等。

  目前,來自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蘇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日前對該墓進行了考察。專家們一致認爲這座墓葬形制獨特,隨葬品種類多、級別高,“現在,研究院已經將大部分發掘出的隨葬物品送往實驗室,接下來將會對這些隨葬品進行進一步精細研究,挖掘現場也會繼續對主墓室進行考古工作,獲取更多的更好的研究成果。”潘付生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