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盜墓團伙盜賣漢代青銅朱雀 警方千里追蹤尋回孤品國寶)

毛海紅在研究案卷。

青銅朱雀。

山西省襄汾縣,隸屬臨汾市,西靠呂梁山麓,東依太行山脈,黃河的重要支流汾河從中穿行,留下一片平川,古有“金襄陵,銀太平”之稱。向南遙望4千米,3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丁村人在此點燃火種、打磨石器;今襄汾縣東側的陶寺村南,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在此建立都城平陽,一改“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血統繼位制,禪讓制興起;再向北望,襄汾縣城東北約7千米處的陶寺北,從兩週時期開始,王公貴族在此鐘鳴鼎食,拓展宏圖霸業。

綿延的歷史給了這個安寧縣城豐厚的饋贈,地下埋藏的未知寶藏,也引來了無數虎視眈眈的“摸金校尉”。盜墓,一個古老的“行當”,春秋時期厚葬之風興起,盜墓即開始盛行,在這片考古資源豐厚的三晉之地,更是蔚然成風。

山西省臨汾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刑警大隊民警毛海紅,屢屢和盜墓高手過招,從聞喜侯氏兄弟“盜墓黑幫”大案,到襄汾縣陶寺北古墓葬被盜案,都有這位國寶衛士奔走的身影。面對狡猾的對手,毛海紅如何追回價值連城的國家寶藏?

漢代青銅朱雀被盜

墓葬半數文物失竊

2019年2月10日,山西省公安廳一則微信公衆號消息引發關注。19名涉及臨汾市襄汾縣陶寺北古墓葬被盜掘系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公開通緝,警方最高以兩萬元獎勵懸賞緝兇。

這不是一起普通的盜墓案,資料顯示,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北800米處的陶寺北墓地總面積24萬平方米左右,保守估計有一萬座兩週至秦漢年間的墓葬。2018年,陶寺北兩週墓地入圍當年我國十大考古發現。陶寺北墓地考古領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京燕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陶寺北墓地共發掘大小墓葬250餘座,其中一半被盜,被盜時間集中在2013年左右。

毛海紅前往陶寺村北現場勘探,大片高度近2米的玉米長勢茂盛,農田間的空隙也被及腰的雜草覆蓋,人在其中穿行都相當隱蔽,腳下的土地更是被植物遮得嚴嚴實實。這是盜墓者精心挑選的“下坑”點,他們常選擇在農田中挖取盜洞,盜取文物後再將土壤回填,以掩人耳目擇日繼續盜竊。回填後的盜洞看上去與普通農田別無二致,只有當農民澆地時,鬆軟的土壤下陷,盜洞纔會顯現。

現場勘探的收穫不盡如人意,但毛海紅剛參與破獲的一起案件爲之提供了關鍵線索。這是一起聞名全國的文物犯罪大案,聞喜縣侯氏兄弟“盜墓黑幫”案共計抓捕犯罪嫌疑人494人,追繳文物3073件,被外界稱爲“打擊一起案件,打出一個博物館”,該案也被稱爲山西省“掃黑第一案”,牽出聞喜縣公安局原副局長景益民和原副局長金勇在內的17名“保護傘”。

毛海紅從聞喜縣侯氏兄弟“盜墓黑幫”案線索中獲知,一張“朱雀”青銅文物圖片在文物販子間流轉,行內都稱其造型獨特,很可能是世間孤品,專案組初步摸排發現,這隻“朱雀”青銅器,就是來自陶寺北墓地,很可能已流販至一位代號爲“老狐狸”的文物販子手裏。

“老狐狸”現身

文物幾經流轉即將賣往海外

“老狐狸”吉某,60餘歲,襄汾人,從事文物倒賣多年,對文物定價極準,行跡隱祕,得此代號。警方偵查發現,吉某早已搬離襄汾,只有極少數人知曉其聯繫方式。

毛海紅憑藉對當地文物犯罪網絡多年的瞭解,逐漸摸清了吉某的關係網,並且很快鎖定了吉某在北京的住所。毛海紅回憶,警方將其抓獲後帶回臨汾連夜審訊,“老狐狸”一開始拒不交代,相繼吞下十幾顆速效救心丸。在警方的攻勢之下,到第二天破曉時分,吉某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才透露自己將青銅朱雀以18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了北京買家崔某。

刻不容緩,警方第一時間趕赴北京,待找到崔某時,才發現青銅朱雀已運至山東威海。威海市緊鄰黃海,航運發達,是我國距離日本最近的城市,毛海紅根據多年的偵辦經驗判斷,這件珍貴的文物極有可能流向香港地區或日本等地。

警方立刻赴威海,在崔某的指認下,毛海紅與同事來到了威海市一處普通民居,一進門他就注意到,屋子裏那個高低櫃不一般。這個神祕的櫃子不但沒有抽屜,櫃體的寬度也寬於常見的櫃子,毛海紅的直覺告訴他,青銅朱雀就藏在這個櫃子中。

特製櫃子藏“朱雀”

漢代珍品終現身

打開櫃門,毛海紅明白了,這是犯罪分子爲藏匿青銅朱雀特製的櫃子——因青銅器自身重量大,櫃子並無櫃底;朱雀頸部向上延伸,因此也不能出現抽屜;朱雀舒展的尾羽有近70cm,只能增加櫃體寬度,其內部設計十分精巧。盜墓者也相當看重這件文物,還爲其專門定製了鐵架底座,一方面爲了保護——能賣個好價格,另一方面也爲方便運輸。

尋找多時的青銅朱雀就這樣出現在毛海紅眼前,這件漢代的鳥形建築構件高80釐米,長64.5釐米,厚20釐米,重54.7千克,器體厚重,整體作朱雀型,彎頸低手,身體平展,尾羽散開,經考古學家認定,爲國家一級文物。據推測,這件青銅器可能是置於宮廷瓦當上的裝飾物。

警方持續開展偵查,山西警方最終破獲“615”陶寺北墓地系列盜掘古墓案,打掉盜掘墓葬犯罪團伙15個,抓獲138名文物犯罪分子,追繳各類文物215件,其中一級文物6件,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03件。山西省公安廳打擊文物犯罪臨汾辦案中心負責人韓智慧曾向媒體透露,該案團伙層級分明,分工明確,各個層級互不相識,自團伙頭目張立斌發現墓葬後,於2010年至2016年間多次盜取文物,後續發展爲15個團伙,該案還牽涉出9名“保護傘”。

盜墓分工明確、技術化

“國寶衛士”面臨新挑戰

2019年7月,青銅朱雀被移交至山西青銅博物館,該博物館展出青銅器物多達2200餘件,跨越整個青銅時代,其中,約700件展品來自近年公安打擊文物犯罪專項鬥爭追繳的文物,毛海紅追繳的多件珍貴文物就位列其中。在他接觸的文物犯罪中,犯罪分子多來自於襄汾本地,常有兄弟、父子、同學、戰友、朋友同案的情況,團伙裏層級分明、分工明確,有人專職盜墓,有人專職倒賣,盜墓的又分爲挖坑、下坑、監工、放哨等不同崗位,一些盜墓者對斷代、品相鑑定能力堪比技術專家。

近年來,文物犯罪的專業性與技術性也“與時俱進”,如2005年震驚全國的陝西敬陵被盜案,主犯楊彬就是一名“技術型”盜墓分子,警方在繳獲的硬盤中發現了其對漢唐文物進行詳細的分門別類,甚至包含陝西地區陵墓的具體方位、壁畫切割的具體方法,堪稱現實版“盜墓筆記”。據媒體報道,警方在武王墩古墓被盜掘案件中,也繳獲了大量專業作案工具,洛陽鏟、雷管、土製炸藥、升降機、紅外夜視儀、對講機、微型探頭等,一些盜墓者甚至“專業”到將當地縣誌、市志,文物系統出版的《文物地圖集》當成工具書。

此外,文物的走私鏈條也愈發成熟,一件文物從盜竊、運輸到出現在交易市場常常只需幾天時間,並且跨地域性明顯,犯罪分子一般不在本地銷贓,爲警方偵破案件及追回文物帶來極大挑戰。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毛海紅介紹,近年來在山西警方的嚴打之下,山西文物犯罪自2018年5月以來保持“零發案”,毛海紅也坦承,文物犯罪的逐利性決定其很難完全銷聲匿跡,“山西這裏重視了,文物犯罪團伙就跑到其他地區,近來有轉向山東、貴州等地區的趨勢。”

他還透露,目前打擊文物犯罪面臨人手不足、隊伍專業性不強、人員不固定的困境,毛海紅建議一些文物犯罪比較突出的地區可考慮建立長期固定的專業隊伍,與文物部門、社會力量緊密合作形成合力,以更好防範文物犯罪的發生。

從警35年,57歲的毛海紅就要退休了,他希望更多熱愛文物的年輕警察可以加入打擊文物犯罪的隊伍,“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繼續爲打擊文物犯罪,貢獻自己積攢的一點兒經驗。”毛海紅說。

實習生 李文雋

南都記者 蔣小天 發自北京

netease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康瑞鑫_NB167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