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一种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病症,多见于现代医学所称的胃炎、胃痉挛、溃疡病等。

  胃痛是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基层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那么除了吃药以外还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治疗胃痛的另一种方法——刮痧疗法

  在了解之前,先熟悉引起胃痛的病因病机。

  胃痛的发生,主要因病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寒邪犯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寒、湿热食滞等导致。

  病邪阻滞

  1、寒邪

  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及于中,皆使畏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痛发。

  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紧。

  2、湿热食滞

  饮食不节,素食不消,过食肥甘,内生湿热,可发生热痛或食积痛。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闷,甚则疼痛,食入更甚,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3、虫积胃痛

  应进行化验,按医嘱驱虫治疗。

  脏腑失调

  1、肝气郁结

  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而致胃痛。肝气郁结,进而化火,火邪伤阴,使疼痛加重或病程缠绵。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频,或兼呕逆酸苦,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沉弦。

  2、脾胃虚寒

  肾阳衰微,劳倦过度,饥饱失常,损伤脾胃,中气虚寒或中阳素虚,内寒滋生而痛。

  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神疲喜按、按之痛减,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软弱或沉细。

  刮痧手法治疗

  纵刮法

  一手或双手持板,使板的刃部与所刮部位呈35°-45°角,由上往下刮动。

  横刮法

  一手持板,使板的刃部与所刮部位呈45°-105°角,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横向刮动。

  搂刮法

  一手或双手持板,使板的刃部与所刮部位呈9°-105°角,由远端向近端(先由下向上,再横搂、向下)做似弧形、似搂回(向自己怀中)的搂刮动作。

  锉旋刮法

  

  双手持板,使板的刃部与所刮部位呈45°-90°角,自上斜向下方,如锉刀锉物一样,进行螺旋式锉刮、旋刮。

  飞刮法

  一手持板,使板的刃部与所刮部位呈30°-45°角。由下向斜上方刮,落板重,起板轻,动作快。

  点刮法

  一手持板,使板的顶点部接触所刮身体的骨骼凹陷处,以点为主、以刮为辅。

  刮痧区域

  1、主带

  消化带(纵刮法)

  上腹中带(纵刮法)、小肠带、大肠带(搂刮法)

  小腿前侧带(施纵刮法、点刮法,足三里、丰隆、解溪等穴位处,可点2-3分钟)。

  2、配带

  寒邪犯胃:加泌尿生殖带(纵刮法)

  湿热食滞:加八髎带(纵刮法)、足部背侧带(点刮法、纵刮法)。

  八髎带

  足部背侧带

  肝气犯胃:加胸中带(纵刮法)、上胁带(施横刮法、飞刮法、锉旋刮法)、髂胁带(纵刮法)。

  胸中带

  上胁带、髂胁带

  脾胃虚寒:加泌尿生殖带(纵刮法)、小腿内侧带(纵刮法)。

  泌尿生殖带

  小腿内侧带

  以上诸带均施干刮法。

  注意事项

  1、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应先在腹部痛点及背部压痛点处用点刮板的顶点部施点法,待疼痛缓解后再辨证施刮术。

  2、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期的患者,一般不宜施刮术。

  3、嘱患者生活规律、注意饮食、心情开朗,勿过度疲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