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規模超700億的集團崩了!涉嫌非法集資,80後老闆被抓

龍蝦小鎮、亞運小鎮、電商小鎮...“一隻小龍蝦撬起一個特色小鎮” 曾經是金誠集團引以爲傲的口號。

號稱規模超700億的集團崩了!涉嫌非法集資80後老闆被抓

金誠集團官網截圖

截至2017年9月,金誠集團自稱擁有59個特色小鎮項目,投資範圍涵蓋十個省份,“政府項目簽約量超過5700億元”。

這家集團從2014年起轉向特色小鎮項目,一度風生水起讓業界爲之側目。截止2018年初,金誠集團官網號稱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700億元。

不過,金誠集團最終還是崩塌了,其實控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通報,4月27日,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羣衆報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案。4月28日,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號稱規模超700億的集團崩了!涉嫌非法集資80後老闆被抓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金誠財富作爲金誠集團旗下核心產品,旗下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和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截至2019年4月28日,金誠旗下共運作354只產品,主要投向所謂的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項目。

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

資料顯示,金誠財富作爲金誠集團旗下核心產品,旗下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以及新餘觀悅、新餘觀復、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復等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號稱規模超700億的集團崩了!涉嫌非法集資80後老闆被抓

據金誠集團官網報道,金誠集團創始人韋傑1981年生於金華東陽,獲得浙江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後,韋傑依照所學專業考取司法資格證書、律師執照,成爲一名律師。

韋傑也有着傳奇的財富故事。2016年3月,某雜誌專訪韋傑時瞭解到,前幾天他召集同事開會佈置年後工作時,途中一個電話打進來,電話那頭的證券公司說:

韋總,你賺了很多錢,11位數。會議室裏所有人都聽到了,大家掰着指頭數一下,百億。“他們都看着我,我也看着他們。知道了?知道了!之後繼續開會。”

韋傑抓住PPP項目發展的機遇,陸續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備案發行相關產品。經過3年時間公司私募基金規模也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19年4月28日,金誠旗下共運作354只產品,主要投向所謂的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項目。

而值得注意的是,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金誠集團旗下6傢俬募基金管理公司還在運作的基金產品共有323只,其中包括杭州金轉源72只、杭州觀復111只、杭州金仲興29只、金誠資產50只、新餘觀復31只、新餘觀悅30只。

號稱規模超700億的集團崩了!涉嫌非法集資80後老闆被抓

金誠集團官網截圖

公司官網顯示,金誠財富成立於2008年, 是一家集金融產品研發、財富管理、基金銷售、高淨值客戶VIP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通過攜手各地政府打造新型城市,發行以城市化發展基金爲主的穩健類理財產品,與客戶共享全球優質產業資源。

截至2018年初,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700億。

據公開資料顯示,金誠集團旗下私募機構先後發行了超過250只各種類型的私募產品,並大量投向PPP項目。截至目前,金誠集團以特色小鎮爲核心產品,旗下已囊括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衆公司等9個板塊。

號稱規模超700億的集團崩了!涉嫌非法集資80後老闆被抓

金誠集團官網截圖

金誠集團此前曾對外宣傳稱,特色小鎮項目“政府項目簽約量超過5700億元”。不過,金誠新城鎮集團副總裁葉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稱,5700億元僅爲“所有戰略框架協議的合計數字,目前實際操作中也就幾百億規模”。

旗下私募曾不配合證監局檢查

實際上金誠集團的危機早有跡可循。2018年4月,浙江證監局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但在檢查過程中,浙江證監局發現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

根據披露,不配合檢查的5傢俬募機構,分別是杭州觀復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杭州金仲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轉源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從股權關係來看,雖然上述5傢俬募公司大股東不盡一致,但是穿透之後,最終均歸屬於金誠集團。

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因該事件被批評、警示和教育,且主動撰寫了情況說明,與監管部門做了溝通。在被約談後不到一個月,2018年5月份,浙江證監局傳來消息,金誠集團旗下的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被採取了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

據浙江證監局文件顯示,在日常監管中發現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經營管理存在較大風險。

浙江證監局認爲,上述情形違反相關規定,決定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6個月之後,浙江證監局在2018年11月23日再發通知,稱其整改不到位,基金銷售業務繼續暫停,需要公司在2018年12月7日前提交書面整改報告,在驗收通過之前不得恢復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9月,在“金誠集團”的公衆號上,金誠集團承認旗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部分基金產品出現了暫停開放、延期兌付等情況,但表示已與絕大多數投資人簽訂了展期協議。

而金誠集團旗下的產品期限一般是1-2年,但是PPP項目一般回款時間較長,所以金誠集團需要靠發行新產品的資金來兌付老產品的資金,但是在2018年5月份後被監管叫停半年之後,基金銷售端無法開展募集工作,導致兌付金額遠高於募集量時候,這就是造成流動性緊張和展期的原因之一。

據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自2018年4月後,金誠集團旗下私募公司再也沒有成功備案過新私募產品,也就是在金觀誠基金被暫停銷售業務後,金誠集團的資金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2019年初,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在公司的官方公衆號上提及:“我們的產業鏈佈局過長,流動性安排不夠成熟,導致在面對意外情況時的調整空間不夠充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