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23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了《关于电影院复工准备工作的建议》,提出影院复业前需对空调新风系统进行整体清洁消毒,影院引导观众自备或购买3D眼镜观影,影院必须配置专业3D眼镜清洁消毒设备,而且还对放映设备、放映间温度、湿度等提出具体要求。也有媒体揣测,可能此前一些并非受疫情影响而撤档的中小成本影片,或是这些年逐渐在电影市场上屡屡试水成功的“重映片”,可能会在影院分上几亩羹。

原标题:疫情过后的电影投资行业能回原状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仅电影方面,短短月余,产业链上下游遭遇重创,从拍摄制作、营销宣发到院线放映,都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横店、无锡、东方影都等多家影视基地暂时关闭,影视剧组相继停拍,引发资金损失、项目停滞、档期冲突、中小企业倒闭等多重蝴蝶效应。影片集体撤档,全国影院关闭,春节、情人节等重要档期几近颗粒无收,全年预计票房损失数十亿元。

不过眼下,稍有转机的好消息来自澳门。这是疫情影响之下,第一个允许影院复工的城市。从3月2日起,澳门的电影院、剧院、“卡拉OK”场所、酒吧等部分娱乐场所在符合相应防疫措施的基础上将可以恢复营运。截至3月3日,澳门已连续28天没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初见成效。

内地影院里,最先冒出一点复工“苗头”的是北京。2月23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了《关于电影院复工准备工作的建议》,提出影院复业前需对空调新风系统进行整体清洁消毒,影院引导观众自备或购买3D眼镜观影,影院必须配置专业3D眼镜清洁消毒设备,而且还对放映设备、放映间温度、湿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虽然春节后一些基地、剧组已着手筹备复工事宜,影院也开始隔座售票,但大规模复工和大场面拍摄仍无法进行,消费心理的回归也仍需时日。

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后,创新仍然是转“危”为“机”、走向振兴的关键。这里的创新,包括题材内容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及管理体制的创新等。而春节档电影《囧妈》网络发行引起的轰动与争议,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与守成的博弈,它说明传统的“一亩三分地”习惯思维仍然强大,电影商业模式创新也迫在眉睫。

一位业内从业人员分析,电影行业虽然着急,但需要服从全局通盘考虑,电影院开业还需要些时日。而且并非所有影院都能够满足指导意见提出的消毒要求,比如新风系统就不是每个影院都具备的硬件设备。“一天八次”的消毒占用相当的人力,一家影院每个月的的物业水电设备折旧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复工后的营业额极有可能无法覆盖这笔成本。

原本三四月就是电影院的“淡季”,国产片中大多是一些小成本的文艺片和恐怖片会青睐这一档期。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也是分账片们被较多安排的档期。电影院复工之后,很有可能会由好莱坞大片作为“排头兵”拉动观影。也有媒体揣测,可能此前一些并非受疫情影响而撤档的中小成本影片,或是这些年逐渐在电影市场上屡屡试水成功的“重映片”,可能会在影院分上几亩羹。而春节档的国产片投入大,成本高,更是不可能贸然选择在一个观影意愿低迷的时候上映。

电影行业的高速发展,给普通大众也带来了更多参与投资电影的机会,高额回报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一旦票房扑街,投资者的资金也将打水漂了。作为影视圈外人士,初次接触电影投资心中难免迷茫,投资电影认准影视投资常见几点误区,可以避免很多投资陷阱:

1,只认准第一出品方,是可以直接对接个人的,门槛也不高;

2,投资资金只能进入第一出品方对公账户,只有第一出品方的对公账户才是影片专用资金账户。

3,签订纸质版合同,不方便面签的可以让对方邮寄

4,不要在app,公众号之类的第三方平台充值认购

5,不要相信所谓的返利,返佣,按日获取收益,按周/月返利。你要知道,投资没有见到收益之前,谁会给你返利,你的资金真的用到影视制作上了吗?你给我10万,我返利给你9万,傻子也愿意,羊毛出在羊身上,贪小便宜吃大亏,切记!

总之,任何项目在风口期总会有人鱼龙混杂误导大家,只要我们认准平台,带着学习的心态,都可以在影视圈,取得不错的收益。

来源:鲜蜂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