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23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了《關於電影院復工準備工作的建議》,提出影院復業前需對空調新風系統進行整體清潔消毒,影院引導觀衆自備或購買3D眼鏡觀影,影院必須配置專業3D眼鏡清潔消毒設備,而且還對放映設備、放映間溫度、溼度等提出具體要求。也有媒體揣測,可能此前一些並非受疫情影響而撤檔的中小成本影片,或是這些年逐漸在電影市場上屢屢試水成功的“重映片”,可能會在影院分上幾畝羹。

原標題:疫情過後的電影投資行業能回原狀嗎?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僅電影方面,短短月餘,產業鏈上下游遭遇重創,從拍攝製作、營銷宣發到院線放映,都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橫店、無錫、東方影都等多家影視基地暫時關閉,影視劇組相繼停拍,引發資金損失、項目停滯、檔期衝突、中小企業倒閉等多重蝴蝶效應。影片集體撤檔,全國影院關閉,春節、情人節等重要檔期幾近顆粒無收,全年預計票房損失數十億元。

不過眼下,稍有轉機的好消息來自澳門。這是疫情影響之下,第一個允許影院復工的城市。從3月2日起,澳門的電影院、劇院、“卡拉OK”場所、酒吧等部分娛樂場所在符合相應防疫措施的基礎上將可以恢復營運。截至3月3日,澳門已連續28天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初見成效。

內地影院裏,最先冒出一點復工“苗頭”的是北京。2月23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了《關於電影院復工準備工作的建議》,提出影院復業前需對空調新風系統進行整體清潔消毒,影院引導觀衆自備或購買3D眼鏡觀影,影院必須配置專業3D眼鏡清潔消毒設備,而且還對放映設備、放映間溫度、溼度等提出具體要求。雖然春節後一些基地、劇組已着手籌備復工事宜,影院也開始隔座售票,但大規模復工和大場面拍攝仍無法進行,消費心理的迴歸也仍需時日。

疫情之中和疫情之後,創新仍然是轉“危”爲“機”、走向振興的關鍵。這裏的創新,包括題材內容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手段的創新以及管理體制的創新等。而春節檔電影《囧媽》網絡發行引起的轟動與爭議,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與守成的博弈,它說明傳統的“一畝三分地”習慣思維仍然強大,電影商業模式創新也迫在眉睫。

一位業內從業人員分析,電影行業雖然着急,但需要服從全局通盤考慮,電影院開業還需要些時日。而且並非所有影院都能夠滿足指導意見提出的消毒要求,比如新風系統就不是每個影院都具備的硬件設備。“一天八次”的消毒佔用相當的人力,一家影院每個月的的物業水電設備折舊也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復工後的營業額極有可能無法覆蓋這筆成本。

原本三四月就是電影院的“淡季”,國產片中大多是一些小成本的文藝片和恐怖片會青睞這一檔期。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也是分賬片們被較多安排的檔期。電影院復工之後,很有可能會由好萊塢大片作爲“排頭兵”拉動觀影。也有媒體揣測,可能此前一些並非受疫情影響而撤檔的中小成本影片,或是這些年逐漸在電影市場上屢屢試水成功的“重映片”,可能會在影院分上幾畝羹。而春節檔的國產片投入大,成本高,更是不可能貿然選擇在一個觀影意願低迷的時候上映。

電影行業的高速發展,給普通大衆也帶來了更多參與投資電影的機會,高額回報同時也伴隨着高風險,一旦票房撲街,投資者的資金也將打水漂了。作爲影視圈外人士,初次接觸電影投資心中難免迷茫,投資電影認準影視投資常見幾點誤區,可以避免很多投資陷阱:

1,只認準第一齣品方,是可以直接對接個人的,門檻也不高;

2,投資資金只能進入第一齣品方對公賬戶,只有第一齣品方的對公賬戶纔是影片專用資金賬戶。

3,簽訂紙質版合同,不方便麪籤的可以讓對方郵寄

4,不要在app,公衆號之類的第三方平臺充值認購

5,不要相信所謂的返利,返傭,按日獲取收益,按周/月返利。你要知道,投資沒有見到收益之前,誰會給你返利,你的資金真的用到影視製作上了嗎?你給我10萬,我返利給你9萬,傻子也願意,羊毛出在羊身上,貪小便宜喫大虧,切記!

總之,任何項目在風口期總會有人魚龍混雜誤導大家,只要我們認準平臺,帶着學習的心態,都可以在影視圈,取得不錯的收益。

來源:鮮蜂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