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行業觀察 | ***絡文學走向世界 不斷順應人類對情感體驗的新需求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

作爲網絡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學的發展一直保持穩健而迅猛的態勢,並且進入國際性視野,成爲中國當代文化“走出去”的一支生力軍。網絡文學的個性魅力究竟何在?網絡文學又應該如何參與到波瀾壯闊的時代進程中來?本版今天刊發一組文章,就***絡文學與其他世界大衆文藝樣式有哪些共通性、網絡文學在鄉村振興中應該擔當什麼樣的角色、網絡小說的女性成長類型書寫有哪些顯著特點等話題進行集中闡發,敬請關注。

近年來,***絡文學不斷走向世界,成爲具有代表性的大衆文藝樣式。現代文明大國通常是文化輸出大國,而大衆文藝的輸出,是以滿足人類基礎性情感需求爲主旨,通過市場化途徑來實現的。

***絡文學與好萊塢電影等世界大衆文藝競爭的能力何在,前景如何呢?這是需要認真回答的問題。

***絡文學與好萊塢電影等大衆文藝產業的成功,首先依賴其創作、生產機制:以受衆需求爲驅動力,以受衆選擇與評價爲推介手段,以受衆爲市場主體,作品創作始終向受衆反饋靠攏,通過受衆需求塑造藝術形態,以此形成強大的接受反應、羣聚效應,在法治體系保障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文化產業。

好萊塢電影以大衆需求爲依歸,形成敏銳、有效的觀衆選擇機制,依據受衆反饋,對成功作品進行經驗總結、模式再造,並吸取失敗作品的教訓,依賴成熟的市場機制吸納世界各地躍躍欲試的製作者與創作者,對細分市場給予了有效滿足,促進了類型電影的發生與發展。

因此好萊塢電影與***絡文學的表觀特徵之一,就是它們圍繞受衆選擇的核心機制,培育出了靈活多樣的經營生態,幫助大衆文藝達成了自己的基礎效能——滿足人們對感覺、情緒與情感體驗的需求。

一些文學研究者對大衆文藝的基礎功能與核心競爭力認識不清,說到底還是因爲對人類自身運行方式、對自身情感需求認識不清。

現代心理學認爲人類情感(包括感覺、情緒、情感)是人類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處理個體生存發展面臨的各種信息,以做出有效應對。情感是生命存在與表達的方式,是精神世界的主要構成物。人類爲了變得更聰明,進化出豐富的情感。人類個體的生存、發展與繁育後代,需要強勁的、時刻運行着的感覺、情緒和情感活動。爲了驅動人類及時掌握世界與自身生命的最新狀態,人類產生了情感的獵奇機制。信息的獵奇行爲獲得成功,就會產生獲得感和喜悅感,以此激勵人們追求新奇和神奇的信息,讓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越來越強,“獵奇—信息”處理能力,是生命體最爲重要的能力之一。

藝術發生的內部驅力正在於此。人們的情感體驗需求是自我實現與自我服務的。由於現實生活中,情感體驗、獲取生命經驗的機會不夠,爲了讓情感能力得以充分成長,生命體就驅動人們創造或進入藝術情境,進行感覺、情緒與情感體驗活動,在想象中形成第二系統的情感經驗,以提升情感能力。而文藝作品的故事情節就是承載大量生命活動信息的奇異容器,裝載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異、劇烈而真切,受衆體驗就越好。

藝術體驗引起的情感活動與生活中的情感活動,其形態與功能是同質同構的。通常藝術體驗引起的情感活動越有序,越有傾向性和集中性,效應就更加強大,更容易被表述和交流。大衆文藝通常更強調營造劇烈的高潮體驗,把各種感覺、情緒和情感體驗激發到極致,產生情緒爆炸效應,令人印象深刻。人們把這種效應持久地作用於自身情感信念的建構,從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確認與自我完善,因而帶來持久的愉悅。對於大衆文藝來說,能否令受衆得到過癮到位的情感體驗,並把讀者在生活中累積的負面情緒,轉化爲積極、愉悅的情緒體驗,幫助讀者建立精神秩序,這是作品能否受到讀者歡迎、對讀者是否有價值的基礎性評價標準。

正是因爲大衆文藝創作是以受衆爲中心的,所以也必然是類型化的。人類的情感體驗需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人類個體需要在某些作品中,專門體驗某些特定的感覺、情緒和情感,所以大衆文藝的一個類型就是指向人類一個願望情感羣組,這使得人類的情感體驗更加高效集中。

同時,人類認知與情感的獵奇機制,驅動着受衆情感體驗求新求變,逼迫創作者奮力創新。因此一個藝術類型內部會不斷變化。隨着人類的進化、社會的變遷,大衆文藝會不斷產生新的類型。好萊塢電影與***絡文學之所以成爲發達的大衆文藝形式,根源在於兩者都擁有龐大的求新求變的創造者和受衆。

大衆文藝孜孜以求創作出充滿吸引力的好故事。“好故事”包含有序、有意味、曲折而豐富的生命情感信息,能夠喚起受衆想象力,能讓受衆沉浸其中。好故事是與創作意圖相呼應的情感體驗的有效場域,情節發展的過程就是作者與讀者情感生髮的流動過程。那些與人類生存、發展、繁衍活動息息相關,能夠有效激發新奇、驚奇、神奇的情感體驗效應,能夠幫助人們促進情感能力成長的文藝作品,就是人類生活的剛需品。以好萊塢電影爲例,《星球大戰》《星際迷航》《魔戒》《哈利·波特》等系列電影,以充足而特異的視覺、聽覺衝擊手段,豐富精彩的故事情節,激發受衆的情緒反應,讓受衆在虛擬的故事情境中得到很過癮的情感體驗。世界電影票房排名前五十名的電影作品,全部是好萊塢電影,並且四十九部是具有神話結構的奇幻、科幻等類型作品,只有一部《泰坦尼克號》是歷史言情電影。

神話作爲世界大衆文藝的根語彙、源代碼,當然不能缺少中國傳統神話與當代中國作家對神話再創造。***絡文學同樣是以玄幻、修真、仙俠、奇幻、都市異能、歷史言情爲常見類型,如《傭兵天下》《間客》《盤龍》《神墓》《放開那個女巫》《詭祕之主》等,以及許多女性歷史言情小說,在想象力和體驗性上都可以與好萊塢電影相媲美。***絡文學作品能夠成批量走出國門,在歐美以及亞洲等地受到廣泛歡迎,正是我們有很多由這種神話思維支撐的幻想類和歷史言情類作品。

爲何人類如此需要幻想類型的文藝作品?這是因爲人們對現實世界知道得越多,就越希望探索未知世界,以免被現實世界的成見束縛。人類情感體驗的最高形態,是在虛擬情境、超現實情境中,憑想象力而能夠達成的情感活動,並由此得到高潮體驗。越是聰慧的人,體驗虛擬情境的動機就越強烈。當人類在超現實情境中,獲得新奇、驚奇、神奇的體驗,就會極大地激活人類獵奇機制,讓受衆在想象中靠近虛擬的超級英雄——“神我”目標,體驗力量與神智得以成長的過程,給人以向上奮鬥的誘導。

青少年受衆偏好具有神奇效應的小說與影視劇,正是因爲青少年的成長,亟須培育、發展獵奇機制。而提升生存、發展的信息處理能力是成年人的終生課題,其對神奇效應的體驗需求亦是終生的。成年人是幻想小說與電影的主要創作羣體,亦是主要受衆羣體。

在正常社會條件下,人們得到新奇、驚奇、神奇體驗的情感效應越大,創造力就越豐富,所以大衆文藝作品總是以超現實的神話形態爲常見的作品形態,並用文藝技巧對驚奇、神奇效應加以合理化、程式化安排,以安撫不適感,這是人類精神需求的自然反應。人類知識大爆炸得益於人類變得比從前更聰明,而知識大爆炸之後的社會,需要人類個體信息處理能力變得更爲強大,獵奇機制更加有效,所以對神奇世界的體驗需求更爲強勁。這就更加需要超現實情境的、具有神話思維的文藝作品。未來,隨着科技與社會的高速變化,如果缺少對虛擬情境的想象能力、缺少把現實與超現實情境的語碼相互轉換能力的人,就會導致人類既不能理解超現實世界,也不能理解現實世界,這將無法發展自身。

20世紀以後世界大衆文藝迴歸神話傳統,好萊塢電影與***絡文學爲人類重新創造新神話,正是順應了人類對神奇體驗效應的需求。它們大膽吸納全人類各種文化資源,把世界各地的神話元素、科技想象與人文關懷、倫理態度相融合,形成自己新的情感體驗知識譜系。這就是它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是長盛不衰的基礎。

人們應該尊重世界大衆文藝發展的趨勢,認識到以受衆爲中心的創作機制對提升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的積極作用,讓億萬讀者的閱讀需求,繼續成爲網絡文學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