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演员第一次演戏,是本色出演?

第一次看完那不勒斯四部曲就将其奉为人生之书,四部分别为《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整个系列贯穿了两大女主角莉拉和莱农的一生,在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身份成长和转变之中,蕴含了一种冲破国别、语言和生长环境等界限的共鸣力量。

不管是剧集还是小说,处处透着神秘感,或者说两者间存在着某种天然契合,像是书中人物走到了剧情之中,隐去了匿名的伟大作者埃莱娜·费兰特,也隐去了演员的表演。

你能想象吗?女性史诗剧《我的天才女友》里献出天才般演出的两大女主角,不过是第一次演戏的00后演员。她们最初试镜时不过十三四岁,到了第二部,身份更是从少女跨入到少妇,甚至是成为母亲。

她们才是“真正的”天才女友,可她是谁呢?

导演萨维里奥和匿名作者“强强联合”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署名埃莱娜·费兰特,只是一个笔名,与《我的天才女友》的讲述者埃莱娜·格雷科(莱农)似乎有着某种投射关系。这也是当代意大利文坛乃至世界的最大谜团,“四部曲”是不是作者的人生自传?埃莱娜·费兰特到底是谁?

埃莱娜·费兰特自1992年就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最经典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写就于2011-2014年,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一度在全球售出五六百万册,成为影响世界却又是意蕴深刻的畅销书。

但这位畅销书作家对声名看得很淡,与《我的天才女友》导演萨维里奥·科斯坦佐的合作契机也很传奇。

萨维里奥·科斯坦佐是知名的意大利导演,但享誉国际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之前看过他的电影《质数的孤独》和《关于我自己的回忆》,是那种节奏很慢但看进去不会觉得闷的文艺片,他很擅长用一种暧昧、隐喻性的镜头语言探讨个体的孤独感和对现代生活的疏离感。

埃莱娜·费兰特非常喜欢他拍摄电影的方式,其实早在2007年,他们就差点合作改编小说《被遗弃的日子》拍一部电影。当时萨维里奥找埃莱娜协商《被遗弃的日子》的版权,埃莱娜的回复简单直接:尽管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拍,完全免费的。

结果萨维里奥导演找不到方法改编那部小说,无奈放弃。没想到9年后,埃莱娜·费兰特点名希望他改编《我的天才女友》,萨维里奥导演读完前两本小说后,非常喜欢,根本无法拒绝。

所以在剧集《我的天才女友》的编剧一栏中,有埃莱娜·费兰特的名字。而且在拍摄期间,萨维里奥导演也会时不时给埃莱娜发剪辑好的样片,并接受作者反馈的一些建议。

当然,萨维里奥导演与埃莱娜·费兰特作家的沟通隔着一个出版人的距离,他也将这一过程形容为“与一个灵魂在工作”。

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尽可能地贴近原著的气氛和人物,为此,剧组专门耗时100天搭建起那个主场景——充满暴力和破败的那不勒斯城区。这个城区是两个女主角一生都想逃离,但终究无法摆脱的地方,“我居住的城区像漩涡一样,想从那里出来,简直就是妄想”。

在改编剧本和拍摄过程中,导演和原著作者也会有诸多分歧,像是莉拉婚宴那场戏要不要砍掉,要不要视觉化突出暴力,要不要让配角形象更丰满等等。

原本萨维里奥导演想删掉莉拉婚宴的场景,但原著作者坚决反对,因为那是她想起《我的天才女友》时,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场景。这一场景也成了剧集的神来之笔:莉拉从来不用正眼瞧他们,也不看新郎斯特凡诺,只是专注地盯着神父,就好像要搞清楚结婚仪式的真正含义。

最精妙的处理莫过于第一季结尾,萨维里奥导演原创性地呈现了女性之间的通感。莉拉发现她的新婚丈夫背叛了她,她的敌人马尔切洛穿着那双她花了几个月做出来的皮鞋,莉拉脸色变得苍白,与莱农在婚礼欢娱气氛中眼神对视,倔强又悲伤。

这位饰演莉拉的00后女演员,可以说在此时贡献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眼技”。

9000名女孩选出4个“天选之女”

在《我的天才女友》中,埃莱娜·格雷科叫拉法埃拉·赛鲁罗为莉拉,莉拉叫埃莱娜·格雷科为莱农。其实这两人之间的专属称呼不只是简称或昵称而已。

莱农和莉拉的友谊延续了60多年,只有莱农一直叫她莉拉,其他人都叫她莉娜。如果哪天莱农突然改变叫法,莉拉就会觉得她们之间的友谊走到了尽头。

某一层面上来说,莱农和莉拉像是枝蔓缠绕的双生花,很多时候她们是精神共契的,在融入世俗和彻底抗争之间达成短暂的理解。像在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中,有一组蒙太奇剪辑道出了女性的悲剧性本质,莱农也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莉拉的情绪,懂得了她正在经历怎样的抗争。莉拉要毁了斯特凡诺不惜一切要她认命的生活,她不想变成我们的母亲、邻居或亲戚那样的女人,那些看起来已经失去了女性特征的人,她们的身体被消耗了,变得越来越像她们的丈夫、父亲或是哥哥。这种变形是从怀孕开始的吗?是从做家务开始的吗?还是从挨打开始的?

萨维里奥导演删繁就简了台词,我们忽视了天才的“表演艺术家”。

作为剧迷,我们好像并不太注意四位非专业女演员的名字,导演花了7个月、从9000名女孩中选出的“天选之女”。优秀的演员该被记住姓名,童年莱农叫伊莉莎·德尔·吉尼欧,童年莉拉叫卢多维卡·纳斯提,青年莱农叫玛格丽塔·马祖可,青年莉拉叫盖娅·吉拉切。

为了搞清楚青年时期饰演莱农和莉拉的00后演员,到底是不是本色演出,专门看了剧集幕后纪录片《我真正的天才女友》。玛格丽塔和盖娅的相爱相杀有着如剧情一般的激烈碰撞,是盖娅选择对方做自己的“莱农”。

最初选角的时候,盖娅刚进表演学校学习不过几个月,整个试镜选拔过程持续了7个月,直到考核结束,她才知道自己获得了莉拉的角色。相比玛格丽塔幸运多了,第一次演戏,在学校还错过了首轮试镜。后来去参加了最后一天的试镜,并且试了两场,当天导演就告诉她入选了。

只不过,那时候入选只不过意味着成为众多“莱农”中的一个。

盖娅是真心喜欢演戏,梦想是去好莱坞演戏。玛格丽塔则是梦想着成名,成为演员不过是成名的道路之一。

玛格丽塔最开始知道为了演莱农,要化痘痘特效妆,有偶像包袱的玛格丽塔可吓坏了。她的爸爸借机调侃她:我有一个长痘的女儿了。(姐妹补充:还有丰满的胸部)不过往好处想,你如果成名了,没人能认出你。因此他们会问,那个长满青春痘的胖姑娘是谁啊?但实际上你又瘦又美。

“莱农”和“莉拉”的第一次相见是在罗马,当时玛格丽塔已经想好了,如果和对方合不来,就放弃。

之前,盖娅跟所有莱农的扮演者做过搭档,唯独跟玛格丽塔更有默契。所以当导演他们问她最喜欢哪个莱农,她说了玛格丽塔·马祖可的名字。

但她们的未来,注定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女性友谊的“嫉妒”史诗

剧集《我的天才女友》第二部之《新名字的故事》刚播完不久,这部原小说是作者埃莱娜·费兰特写的最轻松的,写的过程也很享受。青春的大胆、放纵和无所畏惧,写得都很直白,像是莱农在沙滩上失去了童贞,莉拉和尼诺不顾一切的婚外情。

古往今来对于女性友谊的呈现都含有不少偏见,国内塑料姐妹花、闺蜜类影视剧也多是立足在与男性、爱情的支点上,近几年唯一拍的好的大概只有《七月与安生》。

看《我的天才女友》也很容易陷入一大误区,以二元论分析莱农和莉拉的友谊。其实,她们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相互支持的情感之上,她们不否认自己有时也心怀恶意、嫉妒,她们只是把那些糟糕的情感呈现出来,尽管这会削弱善意带来的好处。

所以,以所谓的伦理道德来探讨这一有意大利文化背景、特殊年代背景的女性友谊,或者以男权式、圣人式的姿态来评判“女性主义”,不免陷入局限。

在莉拉的性格里,有一些特别奇特古怪的东西。她很关心她的朋友,但却对莱农很恶劣,她对亲人、兄弟也是一样,特别是她的丈夫。

莱农看似一直以莉拉附庸的身份活着,她沉默、软弱、自卑,但她却成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是真正走出过那不勒斯城区的“庶民”,是和小莉拉逃学去看海时没有说走回头路的人。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莱农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个庶民跳脱出自己的既定阶级,她献媚的语言、软弱的姿态和自卑的性格,不过是莱农的保护色,或者说是她强大一面的伪装。

之所以说莱农和莉拉的选角堪称完美,也是因为玛格丽塔和盖娅与其所饰角色有着类似的女性困境和天才感。

盖娅说“我就是莉拉”绝非戏言,她本身是一个孤独感很强、表演很有灵性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她没有最好的朋友,一般不和别人聊自己的事情,“一点也不怀念以前的生活,一点也不想记得。”

盖娅很能理解莉拉的性格和处境,她们有着一样的感受。她有多讨厌,就有多善良,她可以火冒三丈,但是几秒钟之后就变得十分悲伤,她的各种情感混杂在一起。

在现实生活中,盖娅也有着和莉拉一样的傲慢,在玛格丽塔面前似乎总是占上风。她直接攻击玛格丽塔认为4个月排演很有必要,是把自己的情况推而广之。尽管莉拉的戏份、台词很多,还要学会1950年代的那不勒斯方言,但盖娅觉得没有必要排演。

面对盖娅的攻击性,玛格丽塔和她的角色莱农一样,也会陷入沉默。拍戏过程中,玛格丽塔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把情感表达出来,大家都能很好地进行表演创作,但她就是做不到,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实际上莱农几乎没什么台词,她总是任莉拉对她发号施令,自己在后面观察着其他人的行为。相较起来,玛格丽塔在生活中更活泼一点,人缘也特别好。

玛格丽塔演莱农的任务看起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她要尽力找到那种对主角似是而非的感觉,要去练习大量细微差别的表演。其实她的演绎更加复杂,“你要表现出无私感,你要真心地喜欢莉拉,并且理解她,理解她的责任。”

玛格丽塔和盖娅的不同在于,玛格丽特笃定——不是说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你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而盖娅反问:你确定吗?

总之,前两季《我的天才女友》的结束,不过是玛格丽塔和盖娅表演生涯的开始,或许第三季“中年莉拉和莱农”将面临再度换角,但她们离自己征战好莱坞的梦想更近了。

遗憾的是,玛格丽塔说在美国再也不会跟盖娅一起演戏了,或许感觉到过于绝情,她补充一句“我去纽约,你去洛杉矶,很远”。

盖娅:不,我去哪儿都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