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段話在網絡上常爲人引用,用於表達對過往興衰的感慨,但很少人知道原來這三句話出自孔尚任的戲曲劇本《桃花扇》。

孔尚任是清初著名詩人、戲曲作家,與洪昇並稱“南洪北孔”,《桃花扇》以明末歷史爲背景,通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和“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的感情故事,展示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抒發了亡國之恨。

《桃花扇》共有四十四出,但很多文章介紹都未提及續四十出的《餘韻》,就內容而言,第四十出《入道》已經完整了,這出戏最後的鏡頭是南明滅亡後,侯方域和李香君得以重合,但他們最終選擇雙雙入道修真,最後一曲【北尾聲】感慨了南朝興旺:

你看他兩分襟,不把臨去秋波掉。虧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條條,再不許癡蟲兒自吐柔絲縛萬遭。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

但接着再讀續四十出《餘韻》,卻並無狗尾續貂之感,這出戏中,侯李二人再無出現,只有淨扮樵子身份的蘇崑生、醜扮漁翁身份的柳敬亭和副末老贊禮,三人湊攏飲酒敘舊,各自說唱抒懷,先是老贊禮唱了一曲神絃歌【問蒼天】,接着柳敬亭唱一首彈詞【秣陵秋】,最後蘇崑生提起昨日路過南京所見所聞,一路傷心,遂編成一套共七首北曲【哀江南】。

一、【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桃,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村郭蕭條,城對着夕陽道。

第一首曲子按時間順序正常敘事,蘇崑生從山野重到南京,見到殘軍、瘦馬,夕陽下一片蕭條。

二、【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山羊羣跑,守陵阿監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拋,枯枝敗葉當階罩。誰祭掃,牧兒打碎龍碑帽。

第二首曲子描寫明皇陵現狀,經過野火燒後,皇陵滿目盡是衰敗。

三、【沉醉東風】:橫白玉八根柱倒,墮紅泥半堵牆高,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欞少,舞月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第三首曲子寫的是明故宮,現在已是斷壁殘瓦,裏面更是住着幾個乞丐和餓死的流民。

四、【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第四首曲子寫的是秦淮河,當年風流已消散,粉黛美人不知何處笙簫?唯見到白鳥掠過綠水,蝴蝶在嫩黃花和新紅之間飛逐。

五、【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第五首曲子寫半里長橋,遼闊的天地之間,秋水夕陽悽清,只剩下一顆柳樹彎了腰。

六、【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採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竈?

第六首曲子寫昔日庭院,人聲犬吠皆無聞,枯井頹巢和磚苔砌草讓人傷感,而眼前這一堆黑灰,究竟又是誰家的爐竈?

七、【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王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隨着以上六首曲子描寫的景物逐處展現,蘇崑生的感情逐漸高漲,最後一首曲子放聲悲歌,唱盡天下興衰,其中最精妙的句子恰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以詩意手法長吁短嘆,南明往事如紀錄片歷歷在目。故國不堪回首,一曲唱罷斷人腸。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