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FS-Icy

  中国式教育虽然也重视写作和阅读,但更多的是命题作文和照本宣科。有人曾拿法国高中毕业会考(BAC)的哲学作文和中国的高考作文作比较,大家可以从命题的方式和角度上清楚地看到中西方对训练孩子思维模式以及写作类型的区别。

  法国2018高中毕业会考哲学卷之文科题目(三选一)

  题目1)文化让我们更加人性化了吗?

  题目2)我们能抛弃真理吗?

  题目3)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段节选进行评述

  中国2018高考作文题目节选

  全国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北京高考大作文题(二选一)

  新时代青年和绿水青山图

  1.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浙江高考作文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看完法国和中国的作文题目对比,不知道大家觉得哪一个国家的材料更加难写或是更好发挥?笔者认为,虽然中法两国的作文读起来感觉都很十分宽泛,但

  回答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式却存在着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对汲取知识这种诉求的偏差。前者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后者则很容易融入主流丧失独特的声音。

  你真的懂学术写作吗?

  如今不少学校都是中英双语教学,更有的K12教育早已经达到了纯英语授课的高度,那是否这样就能确保,当孩子们面对像法国毕业会考这类型的英文写作时,能具备成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呢?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平常看英文名著、英语新闻和美剧等等完全无压力,英语写作肯定是水到渠成 ,不就是用英语写文章吗?单词语法都会了,还怕写不出高分作文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学生们从高中毕业进入美国大学学习,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学术写作大学的写作可不像SAT托福作文或者高中写读后感的套路,如果对写作流程和规则不熟悉,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很多顶尖高校的大一必修课就包含学术写作这门课程,足以见美国大学对写作有多么重视。笔者在写作上面栽过的坑不少,我记得当年大学开学伊始,我就遇到一节课要求我们针对一篇文献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总结,而且不能一味地概括,还要查阅其他各种资料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我清楚地记得我度过了大学以来第一个十分难熬的夜晚,因为担心完成不了作业还不争气地哭了。之后还有一次因为引用其他作者的话忘记打引号和注明出处,竟然被教授单独叫去办公室谈话,差点给了我一个不及格。

  Primary/Secondary Source

  Annotated Bibliograhpy

  Response Paper

  Close Reading Essay

  .......

  这些单词大家肯定都认识,但他们连在一起就究竟是什么意思?

  能达到美国大学学术水平的文章是什么样子?

  你知道如何写好hook和自己的Thesis Statement让教授和助教第一眼就想继续读下去吗?

  Research Paper中有哪些必要元素和需要规避的雷区?

  以上问题如果我能在高中阶段就思索到答案,或有一位良师可以带着我一起去攻克,那我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少去很多抓耳挠腮,独自望着电脑屏幕打了又删,删了又写的夜晚。

  耶鲁讲师眼中的学术写作

  直到工作之后,我认识了在耶鲁任教,教授本科生学术写作的Emily Ulrich老师。Emily是一个无敌文学学霸,她本科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主修历史和语言学。本科毕业后,Emily进入伦敦国王学院深造,获得了英文文学的硕士学位。回到美国之后,Emily投身于中世纪文学和历史的研究,获得了耶鲁大学的中世纪研究和哲学双硕士学位。目前,Emily在耶鲁大学继续攻读中世纪研究文学的博士学位。现在她还是耶鲁的一位兼职写作老师,指导学生的学术和创意写作课程并负责打分。

  耶鲁任教的Emily Ulrich老师

  她告诉我,写作课程之所以在美国高校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不仅和美国推崇博雅教育,希望培养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世界公民有关,还因为写作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提高分析及信息整合的能力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写作中练就自己的思维导向非常重要,因为学术写作没有完全完美和正确的答案,学生们要做的是用文字去说服读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且要做到所言不虚,能用论点论据去支持本身的观点。这种技能不仅能让学生在面对大学课业时游刃有余,对他们将来进入职场,申请研究生也非常有帮助。

  那么高中和大学的写作最大区别是什么?中国式和美国式写作的最大区别又是什么?Emily老师说最大的区别是写议论文的“套路”(Writing for Argument)。美国大学的学术写作通常要求学生们在第一段就阐述自己的论点(Thesis Statement),接下来的段落都要围着自己的论点去搜集信息,充实论据。 假设现在你已经对这个写作话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资料,你要如何在茫茫的信息中找到最有用的那一条?要如何将它们添加到文章中去,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呢?

  学术写作步骤

  1. 如何整合信息并运用

  一般来说,整合搜集到的信息有两种方式。第一,将所有信息整理成一个报告;第二,分析信息,从中提炼出新的论据和证据成为你文章的新论点。

  写报告的益处是节省了读者自身的时间,他们可以从你的总结中概览到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信息来源,他们不必亲自再在文章中寻找;其次,不管是已经存在的,还是作者提炼的,报告中也会涵盖部分内容分析,这类前置性的分析对今后的研究者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因为这样他们就能明白未来的研究方向,导出结论。美国大学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要求并不仅限于整理和总结,而要从已知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再发展出新的论点在文章中进行阐述。

  在这里,Emily老师提到了另一个美国高校非常看重的学术能力,即精读(Close Reading)。不同于阅读是被动地接受书中作者的观点,精读要求读者在读完文章之后关注细节,形成对文章的自我思考,将作者的观点吸收,并内洽成自身的输入再导出。这个过程和学术写作如出一辙,这也是为什么Emily强调,学术写作和精读能力是判断一个学生能否在美国大学安身立命的重要指标。

  2. 如何写论点

  虽然大家知道议论文里一定要在开头写出自己的中心论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这背后遣词造句的逻辑,以及什么样的阐述能被称作好的论点。Emily老师总结了两点金科玉律,一段让人记忆深刻的论点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论点不能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它必须具有争论性,有可以讨论的空间。给大家举一个反例,“污染对环境有害。”这句话陈述了一个事实,无法辩驳。而好的论点应该是,“政府应该至少拨款联邦预算的25%用作污染治理。”大家可以清楚看到,第一个论点没有讨论的余地,而第二个则可以让读者发散出很多争论,例如“25%合理吗?”“这笔钱是否应该联邦政府出?”等等。

  2)论点要尽量缩小范围且具体。比如,“政府应该至少拨款联邦预算的25%用作治理污染”这个论点的范围具体之后,就变成了“政府应该至少拨款联邦预算的25%用来鼓励企业使用新能源、寻找可替代资源、种植树木扩展森林来治理污染。”虽然这个新论点读起来很长,但实际上给读者指明了此篇论文将要论述的方向,即政府、预算、方式和治理污染。

  Emily一再和自己的学生强调,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环环相扣的。她要求学生在读文献的时候不停反问自己:“我同意还是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其次,不管你是否同意,都需要一步步在脑海里形成自己完善的逻辑,用确实的论据去支持和拓展自己的主论点。

  2017年暑假Emily老师在中国举办写作训练营

  3. 文字表达

  学术写作对文字的要求非常高,要言简意赅, 不仅要把原创论点与查找到的资料完美结合,还要注意引用的规范和逻辑的自洽。这对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国际学生来说是很高的要求,这也难怪为什么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的写作课程普遍都感到吃力。

  美国教授最看重原创思维,太过花哨的用词和长段引用会让文章大打折扣。只要Emily看到学生使用大量的华丽辞藻,她都会扣分,因为这只能显示学生的肤浅和偷懒,并没有花心思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声音。但Emily也同时指出,精准高级的用词也同样重要,能用一个词准确解释的,就千万不要用不够准确的短句去堆叠了。

  再比如,引用是论文写作中常用到的方法。当我们引用第一手资料(primary source),即关于某一主题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权威的文件时,教授们想看到学生对资料的自我解读和运用,而不是用引号将一个句子或整段话摘抄出来。这也是Emily老师上面提到的“精读”能力的一种体现。

  为了能帮助中国和美国的高中生尽早适应美国大学的学术写作,Emily老师研发了一套课程体系,教授学生美国论文写作的重要概念与关键方法 。在开课之前,学生会选择一本美国高中必读的书目,例如《伟大的盖茨比》,然后进行为期两周的自主阅读。之后Emily会定期与学生进行视频授课,一步步带着学生找到并确定一项从书中衍生出来的研究主题,形成学术研究的论文大纲,再教学生如何去细化及选择引证。形成初稿之后,Emily老师会一遍遍编辑修改,直到最终成型出一篇结构完整,逻辑谨密的4-6页美国大学水准的学术研究论文。

  《伟大的盖茨比》

  学术写作的推荐书单

  Emily老师说,或许在音乐和绘画的领域会有天赋异禀的天才,但却没有人是天生的写作奇才。一个优秀的作者,必定是经过了大量的阅读和训练,才能游刃有余地去控制文字和情感。Emily老师也列出了书单,想要提高写作和英文阅读能力的同学可以参考。

  1.The Norton Reader

  这本书被耶鲁新生广泛传读。书中都是一些精简的非小说类的小故事,文笔很好。这样只需要每天抽空读一两个小故事,潜意识中你将慢慢地内化和模仿出作者的写作水平。有研究显示,对美国高中生来说,这样的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的SAT成绩。

  2.The Elements of Style

  在阅读第二手资料时,Emily会推荐学生在读完材料后做如下的练习:

  1)三句话总结出作者的论点;

  2)列出你认为作者写的最好的两个支持性论据;

  3)列出你认为作者写的最薄弱的三个论据,并思考换作是你,你会怎么样作出修正。

  The Elements of Style精炼了美国论文写作的犀利技巧,是美国大学新生的必读书目之一,也成为了许多学生学术写作的入门指导。

  3.The Craft of Research

  如果你对研究类论文感兴趣,The Craft of Research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提高研究技能和阐述研究结果的水平。

  精读能力的推荐书单

  但在积累写作能力之前,培养精读能力也同样重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消化和审题。Emily的小伙伴,同样也是毕业于耶鲁高材生的Nikki老师就开设了Nikki老师读书会的项目。

  毕业于耶鲁大学,文学与哲学双学位,“别人家的孩子”Nikki,毕业后前往盛产作家的爱荷华大学作家写作工坊,攻读硕士学位,并在报纸、杂志公开发表了多篇文章,出版诗集。期间,她还教授本科生写作与文学课程,因为表现出色,被派去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书。

  Nikki在耶鲁大学(前排右一)

  作为和Emily学术写作课程相辅相成的存在,Nikki老师读书会带领国内和美高的中国学生阅读美国高中生必读的经典书目,分析书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者的文笔构思,让百年的传承不再只是晦涩难懂的语句,让阅读从此变得有趣又有成就感。

  Nikki老师推荐书单

  Fiction books with similar thematic elements:

  - 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福克纳《喧哗与躁动》

  - Edith Wharton, Ethan Frome 伊迪丝·华顿《伊坦·佛洛美》

  - Annie Proulx, The Shipping News安妮·普露《真情快递》

  -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马克·吐温 《哈克历险记》

  - Jane Austen, Sense and Sensibility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

  Books on learning Close Reading:

  - Kylene Beers and Robert E Probst, Notice & Note: Strategies for Close Reading, 2012

  - Richard Paul, The Thinker's Guide to How to Read a Paragraph: - - The Art of Close Reading, 2014

  - Christopher Lehman and Kathleen Roberts, Falling in Love with - Close Reading: Lessons for Analyzing Texts--and Life, 2013

  写在最后

  美国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和精读能力,这不仅是为了大学里的学术目标,更是一种系统训练学生反思和运用所学所得所感的方式。高分固然重要,但在大学中学会"transferable skills" (触类旁通)才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本文转自公众号:FindingSchool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