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在銷量爲王的時代,電視劇爆紅的人氣藝人也成爲了市場寵兒,但在一些靠實力說話的場合,電影作品仍舊是判斷一個藝人江湖地位的重要參考。而在電視劇作品中,古裝劇的造星能力最盛。

作者:Wendy

美編:加一



“選錯了方向,越努力越尷尬”,十分精準的總結了努力和選擇之間的關係。對於藝人來說,更是如此。

藝人幾乎每天都處於不斷地選擇之中,並且這種選擇有巨大的機會成本,一着不慎滿盤皆輸。我們已經聽過太多錯過某個項目,從此星途黯然,甚至終結的故事了。

作爲經紀人和藝人,如果有一天面對多個機會搖擺不定,不妨從前人的成功案例中窺探下不同機會的成功率。

最高產的明星製造機——電視劇

規律:選擇電視劇作品,熱度>深度,人物情商>智商,感情線>故事邏輯。在以上條件下,優先選擇古裝IP。

對比電影來說,電視劇在明星製造上擁有絕對的生產力優勢。

以艾漫聯合新浪微博發佈的8月明星商業價值榜單爲例,前十名中,楊紫、李現、肖戰、王一博、朱一龍、鄧倫、楊洋皆因影視劇而大火。而在電視劇作品中,古裝劇的造星能力最盛。

歷來古裝出爆款,2018年,電視劇網絡播放量排名5的劇中,古裝劇佔據了4席。在造星成就上,古裝劇亦是佼佼者。

無論是更早之前的四旦雙冰時代,還是四小花旦時代,亦或是當下,古裝劇造星的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因《宮》而爆紅的楊冪、馮紹峯,因《古劍奇譚》而爆紅的李易峯、陳偉霆都屬於出道多年不溫不火,最終,一部古裝劇揚名走天下的類型。吳奇隆更是在即將要變成明日黃花之時,憑藉《步步驚心》瞬間翻紅。

前兩天,趙麗穎也因爲在《有匪》中一個眼神上了熱搜。而細數趙麗穎的成名之路,也是一路受益於古裝劇。

《陸貞傳奇》《花千骨》《楚喬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趙麗穎每一個關鍵上升節點,都與古裝劇有關。顯然,多年摸爬滾打中,趙麗穎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率相對高的選擇方法論。

一、古裝IP。

二、大女主。這點從趙麗穎主演電視劇的劇名就可以看出,趙麗穎主演的電視劇劇名基本與其角色名有關。《杉杉來了》中飾演杉杉,《花千骨》中飾演小骨,《胭脂》中飾演《藍胭脂》,《楚喬傳》中飾演楚喬。

楊冪同樣也是如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宮》《仙劍奇俠傳》三部對於楊冪的事業發展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品皆是古裝劇。

《錦繡未央》《甄嬛傳》《琅琊榜》《香蜜沉沉燼如霜》《武媚娘傳奇》《延禧攻略》……如今當紅的藝人,幾乎每人名下都有一部古裝爆款。將古裝劇視爲娛樂圈的造星工廠一點都不爲過。

所以,經紀人和藝人們面對選擇時,糾結時,大IP製作,精良班底的古裝劇,將是一個成功率相對高的選擇。不誇張的說,爆款中的侍衛、丫頭也都可能贏得比冷門劇集更高的關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演員來說,如果參與一部拍了無法播出的作品,就是消耗了自己未來的升值空間。所以,在古裝劇集上線限制的情況下,一定要選擇播出相對有保障的作品。

而有的作品是從“外貌”上可以窺見其未來走向的,諸如《有匪》作爲趙麗穎的迴歸之作,一定是未來平臺會力保的項目。

不過,如果不幸遇上了類似《贏天下》這種一直踩雷的作品,可能就只能從人品上先做自我檢討了。

對比之下,現代劇的造星能力則遠不及古裝劇。有的現代劇作品或許收視率、網播量及熱度也很高,但對於藝人本身熱度和影響力的提升則很有限。筆者認爲,這或許與現代劇的故事不能太脫離“現實”有關。

演員的星光來自於角色。而現實題材的現代劇中,角色形象往往沒有古裝劇完美和無暇,自然投映到藝人本身身上的光芒就會減弱。

此外,藝人們古裝造型普遍美於或帥於現代劇造型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針對現代都市劇的選擇,爆款劇同樣也有規律可循。

總結《歡樂頌》《回家的誘惑》《都挺好》等爆款現代、都市題材作品,我們發現,狗血現代都市劇更具備爆款潛質。因爲話題夠足,能夠往往引起觀衆義憤填膺的討論。譬如:今年在湖南衛視熱播的高收視現代都市劇《如果可以這樣愛》,不失爲一個案列。

奠定江湖地位的明星製造機——電影

規律:電影作品選擇,符合普世價值觀的作品下,深度>熱度。

電視劇是用來提高人氣的,電影是用來提升藝人江湖地位的。

幾年前,時尚雜事封面和國際奢侈品牌藝人選擇的底線之一就是有過硬的電影作品。

儘管在銷量爲王的時代,電視劇爆紅的人氣藝人也成爲了市場寵兒,但在一些靠實力說話的場合,電影作品仍舊是判斷一個藝人江湖地位的重要參考。諸如,在目前火熱的演技類競技節目中,能夠坐鎮導師席位的,多是在電影作品上有突出成就的。

但電影的造星能力卻遠遠不及電視劇。即使是在五年前,也只有“謀女郎”“星女郎”能夠靠一部電影爆紅。

從近幾年的市場表現看,電影是更能推動導演走紅的一種形式。

《流浪地球》爆了,紅的不是屈楚蕭,不是趙今麥,而是郭帆;《我不是藥神》爆了,週一圍、王傳君換來的,不過是瞬間熱度,這部電影最大的受益人是導演文牧野;同樣,《無名之輩》沒有讓任素汐爆紅,但《無名之輩》後饒曉志新片的主角陣容卻從“無名之輩”升級爲了天王劉德華。

其實,對於新人來說,沒紅之前,每走一步路,只有一個目標:紅。即使今日錯過了周星馳、張藝謀、曾國祥、林超賢、文牧野,將來依靠電視劇作品爆紅,這些機會完全有可能再次降臨。或許這種做法,太過於現實,但現實的建議,往往是真理。楊紫就曾在參加《親愛的客棧》中直言不諱的表示,紅了,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了選擇權。

而僅僅針對電影來說,在劇本內容選擇上,也與電視劇選擇的標準有很大差別。電影劇本更重深度,電視劇劇本則更重熱度。

總結過往作品,娛影君發現,“傻白甜”“走套路”的電視劇更容易成爲爆款,也更容易造星。

此外,《暗黑者》《心理罪》《法醫秦明》《餘罪》等懸疑劇皆是豆瓣評分7分以上的作品,市場反響也不錯。近年來憑藉燒腦懸疑劇人氣大漲的藝人屈指可數,典型代表僅有:潘粵明、王凱、靳東三位藝人。也曾出現過《玉觀音》《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等海巖式懸疑感情劇推紅了孫儷、佟大爲、劉燁等新人的情況。

但如今的市場已經今非昔比。單憑造星能力來講,還是稍遜“傻白甜”的偶像劇一籌。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優秀的作品從來都是百花齊放。一時的爆紅並不等於長久,想要紮根影視圈,最終靠的還是那些有品質的作品。

針對電影,雖然深度的電影劇本更容易出爆款,但電影劇本的“深度”也應控制在普通觀衆可以共情、共鳴的範圍內,否則,容易陷入曲高和寡的尷尬境地。當然,如果一部電影目標明確,完全是旨在獲獎,則另當別論。

近幾年,隨着在“流量”逐漸成爲一個貶義詞的現在,已經出現了流量藝人謀求通過深度電影作品轉型的情況。諸如李易峯出演《心理罪》《動物世界》,楊冪出演《寶貝兒》,就是表現出了明顯的轉型意圖。不過,也有在電影市場轉型翻車的。看起來,這似乎與我們之前提的方法論相悖。

通過電影謀求轉型確實是一個常用的,並且成功率高的路徑,但這樣的轉型,同時還需要一個恰當的時間點(Timing)。

電影對於演員演技和閱歷的要求遠遠高於“傻白甜”電視劇。流量藝人如果實力欠佳時,急於通過電影,尤其文藝片,檢驗和證明自己的演技,就好比小學生要參加高考一樣,很可能自討沒趣。

轉型,有的時候是一個循序漸進,自然而然的過程。

綜藝造星能力下降

規律:新人可以嘗試大平臺首季選秀節目,綜N代及演技競技類應謹慎。

綜藝一度也擁有極強的造星能力,特別是在親子節目盛行時,參加綜藝節目一度成爲了藝人走紅的捷徑。僅一檔《爸爸去哪兒》就不僅讓新人張亮爆紅,還讓林志穎、田亮等翻紅。

而如今,綜藝節目“捧人”的能力卻在不斷下,真人秀節目帶來的短暫熱度幾乎是過眼雲煙。即使是爆款節目,其造星優勢也普遍僅限於首季。《偶像練習生》《創造101》《中國有嘻哈》《聲入人心》以及更早之前的《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超級女聲》皆是如此,甚至在《奇葩說》《吐槽大會》中也呈現出了這樣的勢態。

沒有劇情和人物的吸引推動,綜藝節目的創新比影視劇更重要,在綜N代中,觀衆離場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演員的誕生》第一季還助推了辛芷蕾、張雪迎以及陷入學位風波的翟天臨等藝人的出圈,而《我就是演員》播出時,對於參演藝人嘉賓,激起的水花已經僅限於零星的當日熱搜了。

此外,很多藝人因過多參與綜藝節目,不僅消耗了自身人氣,還在觀衆心中產生了刻板印象,反而不利於接戲。

總結來說,在綜藝節目的選擇上,新人要儘量挑選大平臺的首季節目,而老人則更多應將其當做一個“曝光渠道”的補充。

想紅,影視劇作品還是一條比綜藝更靠譜,也更長遠的渠道。

誠然,當藝人在選擇一個項目時,製作班底、搭檔、製作方宣發能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在《我和我的經紀人》中,趙又廷聊到自己的經紀人時曾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個項目是經紀人說服自己接的。壹心娛樂某高層也曾說過,一個經紀人如果無法鑑別劇本,很快就會到達自己事業的天花板。

其實,藝人的很多選擇,經紀人是第一決策人,其給出的意見對於藝人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環境越艱難,越要求經紀人對於整個市場的風向和走向把握的準確性要強。

當然,一個藝人紅和“繼續紅”的方式都有很多種,還是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上意見僅僅限於一個大類做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