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哥

昨天(11月30日),上海抚仙湖媒体交流会上,有细心的人发现,万科掌舵人郁亮瘦了。

谁都知道这与他个人每天坚持长跑不无关系,但他本人却陶侃地说,是因为行业的油水不多,以前大鱼大肉吃惯了,现在要习惯吃干粮。

这话不假。调控持续两年后,多数房企资金危机集中在2018年下半年爆发,这期间裁员的裁员,卖项目的卖项目,包括在上一轮牛市中叱咤风云的房企。

头部房企也开始战略收缩,降价跑量,加速回款以应对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的冬季。

万科在继厦门项目降价后,11月28日晚上深圳万科星城也在限价模式下推出,并获得大卖。

万科星城采用的是网上选房模式,超2000人参与选房,开盘半小时就卖出1900套,销售金额70亿元,一举打破了2015年龙华某盘保持的纪录,当年该盘6小时卖出1637套。

一时间关于深圳楼市回暖的消息普天盖地,因此在万科星城之前开盘的万科臻山府、华强城都迎大卖。

但昨天腾讯智慧房产披露的一封信,透露了事情另一些眉目。

据腾讯智慧房产披露,11月30日下午,一则关于《反对万科星城楼盘项目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号召书》在万科星城业主群传播开来。

写这封信的人披露,万科星城为了提高放款速度,完成年终回款指标,与个别高利率银行统一利率为上浮15%,不愿选择利率较低的银行。

目前,深圳多数银行首套房利率维持在上浮10%的水平,在万科星城之前开盘的华强城就是与上浮10%利率的银行合作。

我们知道,进入调控以来,开发商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他们需要面对限购带来的客流量减少,还要面对银行贷款流程延长、难度加大,拖延开盘速度,同事还得承受限价。

因此为了加快开盘速度,开发商愿意承担更高贷款利率,也不是没有可能,反正贷款是由买房者来背负。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自己买房贷款银行不应该由自己定吗?理论上是如此,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由自主。

业内人士表示:

开发商在办理预售许可证时,需要确定首期款监管银行,并作为申请资料一并提交申请。另外,一房开发商需要给买受人贷款提供阶段性的担保保证责任,在房产办出房产证抵押前,买受人断供,银行直接扣除开发商保证金。一手房银行和开发商是协作关系,买受人自由选择,不能只在和开发商合作的银行里面选择。

回到上面的投诉问题,投诉信中说万科为了加快放宽,完成年终回款目标,而选择与利率15%的银行合作。

如果真如信中所言,购房者就不得不多背负更重的还款压力。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

据媒体披露,万科星城开盘均价为4.39万元/平米。以均价计算,假如某人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是439万,首付30%,需贷款307.3万元。

贷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贷款30年,如果以一般银行上浮10%利率计算,每个月按揭17237元,总还款620.5万。

如果以上浮15%利率计算,每个月按揭17709元,总还款637.5万。

后者比前者每个月多交472元,一年下来得多交5664元,总还款多花17万元。

17万元是许多人两三年的收入。

截止到目前,万科针对此事件尚未作出回应,我们无法知晓事情真相。但腾讯新闻披露:

目前,除个别买家外,未交首付的业主占大多数,业主为谋求更多的权益,向开发商提议降低购房基准利率。“今天晚上已经有十几位业主去交涉,但是领导不出面,(被)保安拦住了。”有业主表示。沟通受阻后,不满情绪很快在业主群中蔓延开来。

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万科在加速推盘,加速回款,以完成此前定下回款6300亿的目标。

事件真相虽然尚不清楚,但可以从这次事件中看到两点:

1、购房的时候,大家尽量要多个心眼,别为了抢房乱了方寸,吃亏了才想起维权;

2、开发商选择利率更高的银行合作于开发商本身的收入影响不大,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加快放款,加快放量。

但行为本身却难掩房地产市场寒冷现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