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滑雪已經成爲時下流行的娛樂消遣活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假期裏去體驗滑雪的樂趣。與此同時,因滑雪導致的運動傷害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大家要想真正體驗到滑雪的樂趣,運動前還需要了解一些相關的安全知識。下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滑雪最容易受到哪些傷害?我們在滑雪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滑雪時最容易受傷的是哪些部位?在滑雪事故中,可造成前交叉韌帶撕裂、尺側副韌帶損傷(滑雪者拇指)、扭傷、骨折、腦震盪等運動損傷。其中包括膝關節在內的下肢受傷約佔據滑雪損傷的5成,上肢受傷約佔35%,頭部受傷則約佔12.5%。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滑雪受傷中佔比最多的下肢傷害,使用雙板滑雪者剛開始學習滑雪時,爲了掌控平衡,人們都會將膝關節輕輕彎曲,膝蓋內收。這種雙腿呈“X”形的姿勢在遇到突然變向或停止動作時,極易出現不可控制的膝關節扭傷,造成韌帶損傷或斷裂,若受傷後繼續運動便會出現前交叉韌帶受損撕裂。

滑雪時摔傷多是因爲沒有得到專業指導,滑雪姿勢不正確,動作不協調且又急於求成。一旦傷害發生,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如果滑雪者膝關節扭傷後出現明顯腫脹,最好諮詢專科醫生。其他常見的損傷還包括下肢骨折、腳踝扭傷等,滑雪者一旦受傷,不要慌亂,應遵循制動、冰敷和抬高患肢三個原則,就地進行簡單自救,並儘快到附近醫院,與專科醫生耐心溝通,接受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那麼上肢傷害有哪些情況呢?又該如何緊急處理?滑雪中另一個較爲常見的是拇指損傷。專家表示,這種情況要儘快用支具保護起來,然後由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來檢查是否有韌帶斷裂。同時,門診也經常遇到滑雪摔倒後,因爲手戳到雪地上力量傳到肘關節,最後導致鎖骨骨折的患者。如果在雪場摔傷後,鎖骨位置出現局部疼痛、腫脹,要用吊帶或三角巾將上肢懸掛制動以保持鎖骨穩定,避免進一步活動導致血管神經損傷,及時就醫進行拍片確診。此外,鎖骨受傷可以非手術治療,切片部位通過螺絲釘來固定。

除前文介紹的兩大類損傷之外,頭部損傷也不可忽視。在滑雪事故中,頭部損傷雖然佔比較少,但卻是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具體說來,頭部損傷主要有以下分類:頭部損傷包括腦震盪和腦挫傷。其中,腦震盪一般來說能夠恢復,但也有很多後遺症,包括頭痛、頭暈、畏光等。腦挫傷、腦血腫則可以引起很嚴重的腦部損傷,從而引起肢體、運動、感覺、語言功能的障礙。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去專業的醫院診療,且後期的康復訓練同樣重要。

爲了避免滑雪時的種種意外傷害,我們爲大家準備了以下幾條滑雪建議:

第一,做好熱身。雖然雪地比較鬆軟,但一般的滑雪場地都是由高向低處滑,向下的衝擊力很大,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熱身運動,猛然的劇烈運動或不規範動作,極易造成軟組織損傷,如肌腱拉傷、韌帶扭傷等。熱身活動可採用慢跑、擦面、浴鼻、拍打全身肌肉、活動胳膊和下蹲等,調動肌體各部分的機能活動,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反應能力,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第二,帶好護具。滑雪過程中要帶好護具,頭盔、面罩、雪鏡、護膝、護肘、護腕等等,要從頭到腳保護好自己。

第三,摔倒時掌握保護自己的技巧。滑雪時“順勢而倒、就地打滾泄力”其實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方法,千萬不要採取對抗的動作,摔倒時雙手護住頭部和胸部順勢向前倒地纔是正確的。

第四,量力而行。鑑於滑雪是一項競技運動,對人體的平衡掌控能力與力量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存在器質性疾病的人羣,比如既往存在關節疾病、關節炎、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等,或存在腰部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症,存在心肺疾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壓、心肌疾病等,都不適宜參與這樣的高風險運動。

本文由山西省太原市第七人民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梁勇進行科學把關。

(科普中國-樂享健康 作者:王子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