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臨港新片區產融新態:跨國財務總監們的新期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目前他們已將相關區塊鏈+跨境資金池管理的金融科技方案遞交給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研究論證其可操作性。

隨着上海着力打造國際金融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央行再度給予新的政策加持。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向轄內金融機構印發《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銀總部發〔2019〕6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試點,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復制推廣。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以上兩大轄區,尤其是臨港新片區內相關機構與企業,展開調查,瞭解最新的產融生態與運行趨勢。

跨境資金池業務進一步鬆綁

“在臨港新片區金融創新內部溝通會上,有轄區內的外資企業提出,能否通過區塊鏈等金融科技,讓企業跨境資金池業務的每筆資金來源、往來、進出用途、餘額增減都能呈現在一個區塊鏈平臺上。銀行與外管局等相關部門通過節點直接查詢到這些信息並判斷企業跨境資金池業務操作是否合規,就能節省企業大量行政操作成本並簡化相關部門監管流程,從而讓企業資金跨境流動更加便捷高效。”上述跨國企業大中華區財務總監指出。此外,也有區內外資企業希望通過金融科技,讓相關部門能及時掌握它們大宗商品貿易的資金流、商品流與信息流,從而給它們直接參與境內期貨市場套期保值開闢通道。

以往,跨國企業要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除了需滿足上百億資本金規模,每個月還要向外管局等相關部門遞交數十份報表展現自身跨境業務資金來源、資金往來以及資金流出具體用途等。但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面世後,相應的資本金要求被取消,且企業每月所繳的報表也縮減至數張。

不過,多位跨國企業大中華區財務總監反映比較普遍的是監管流程需要簡化的操作空間還比較大。比如,每月他們財務部門還需要準備多份跨境資金池業務資金往來與用途報表,遞交給不同監管部門審覈,導致整個公司財務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在匯率波動劇烈時,他們時常會接到相關部門窗口指導,包括適度縮小當月資金流出額度“保匯率”,導致整個跨境資金池業務資金劃轉依然受到一些限制,影響企業總部的資金歸集統籌與資本運作效率。

“我們遇到過類似問題。”一家跨國製造企業財務部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此前,公司總部曾計劃歸集中國業務部分閒置資金,用於在南美洲國家投資建廠,但由於當時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導致跨境資金池業務資金劃撥出現延後,最終公司總部只能通過向當地銀行貸款填補這個資金缺口,令企業融資的財務成本一下子增加約2個百分點。

因此,他們正與相關境內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探索能否將企業跨境資金池業務的資金來源、資金往來、資金流出用途、餘額結算都記錄在區塊鏈平臺上,銀行、外管局等相關部門通過不同節點可以直觀地瞭解到企業跨境資金池業務所有資金流動痕跡,並通過節點對新的資金進出進行備案批覆,從而大幅縮減企業報表製作遞交成本同時提升資金跨境劃撥效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目前他們已將相關區塊鏈+跨境資金池管理的金融科技方案遞交給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研究論證其可操作性。但相關部門是否對此開展試點,也要綜合評估其是否存在潛在金融風險才能做出決定。

“目前,上述基於金融科技的自貿區金融創新措施仍在相關部門論證研究階段,是否落地還得看相關金融創新的風險能否得到全面管控。”一位接近浦東金融服務局的知情人士透露。

轄區企業直投境內期貨“漸進”

相比藉助金融科技簡化跨境資金池業務的監管流程,更多自貿區內外資公司更希望金融科技的引入,能幫助他們打開直接參與境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投資交易的大門。

“由於境內除鐵礦石、原油之外的期貨品種尚未對外開放,當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外資企業仍無法直接參與境內期貨市場投資交易。”一位跨國大宗商品貿易企業駐華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加之自貿區內大宗商品交易活躍度不夠高,因此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是參與境外大宗商品期貨投資交易,對進口中國的大宗商品倉單進行套期保值,二是以境內關聯企業的名義,通過境內期貨經紀公司間接參與境內期貨投資交易。

在他看來,目前這兩種操作方式所產生的套期保值效果都不如預期。究其原因,一是同一個大宗商品在境內外期貨市場的交易價格時常出現差異,若將進口中國的大宗商品倉單按照境外期貨交易價格進行套期保值,很可能因爲價格“失真”而出現套保虧損狀況;二是他們經常會開展跨地套保交易策略,這在境內就會出現單邊交易,因此境內期貨經紀公司時常會要求他們補交整個跨地套保交易資料,避免相關部門認定境內單邊交易存在投機成分,但此舉又會令他們整個套期保值交易策略“泄露”。

因此他們一直與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探索建立一種智能化金融交易平臺,讓大宗商品進口貿易的現金流、信息流與商品流都能及時讓相關部門知曉,從而判斷臨港新片區內外資企業在境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交易是否存在投機成分,並對長期符合監管要求的區內外資企業給予直投境內期貨市場的相應資質。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部門正積極推進更多期貨品種的對外開放進程。

比如,近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陸豐表示,上期所未來將積極研究推動現有品種的國際化,並在現有國際化品種上不斷改進升級,爲市場參與者提供更爲便利的服務。

上述參加臨港新片區金融創新內部溝通會的跨國企業大中華區財務總監向記者坦言,目前臨港新片區相關部門並沒有對區內外資企業直投境內期貨市場給予明確的時間表,但即便上述金融創新措施得到試點推進,要吸引更多區內外資企業參與境內大宗商品直接投資,還需要解決境內大宗商品期貨品種不夠豐富、部分期貨交易品種交易活躍度不足等問題。

“只有境內大宗商品期貨品種與交易活躍度雙雙提升,自貿區內外資企業才能預見到套期保值的可操作性與有效率更高,纔會真正投身其中。”他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