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衛報最新(2019年11月4日)報道,來自河北的中國敬業集團(Jingye Group)正在對英國鋼鐵集團(British Steel)發起收購,且在衆多競標者中處於領先地位。在英媒看來,中國敬業集團對英國鋼鐵集團的收購,不僅可以保住當地工人寶貴的工作,更是在挽救當地的經濟。

文 / 英倫投資客

公衆號ID:BuyLondon

很快,又會有一家英國巨頭被中國資本收入囊中。

據衛報最新(2019年11月4日)報道,來自河北的中國敬業集團(Jingye Group)正在對英國鋼鐵集團(British Steel)發起收購,且在衆多競標者中處於領先地位。

就在上週,敬業集團董事長李趕坡帶領一衆公司高層,專門訪問了英國鋼鐵集團在林肯郡(Lincolnshire)的鋼鐵廠,並對當地進行了重點考察。

據衛報報道,李趕坡在與當地議員Anna Turley、工會和顧問舉行會談後,對收購英國鋼鐵集團表達了濃厚的興趣。

2019年5月22日,在向英國政府申請3000萬英鎊的救助金被拒後,這家在英國排名第二的鋼鐵廠在當日宣佈破產。

英國鋼鐵集團的破產,將直接威脅到5,000名鋼鐵工人,以及在供應鏈中至少20,000多名工人的就業。

目前,英國政府已經接管了英國鋼鐵集團的日常運營,且委託安永(EY)作爲破產管理人協助其清算事務,並開始向全球尋求買家。

在英媒看來,中國敬業集團對英國鋼鐵集團的收購,不僅可以保住當地工人寶貴的工作,更是在挽救當地的經濟。

英國鋼鐵集團除了在林肯郡擁有工廠,還在英格蘭北部、法國和荷蘭經營港鐵廠,負責將鋼鐵加工成鐵路軌道、建築用鋼樑等產品。

對於英國鋼鐵集團的破產,英國政府雖然拒絕救助,但表示願意負擔其破產流程中產生的費用。

而且,現任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還作出承諾,一旦贏下12月12日的大選,將繼續支持英國鋼鐵集團的出售,直到找到最終買家,力求保住工人們的工作。

事實上,鮑里斯之所以如此關心英國鋼鐵集團的收購,是因爲其總部所在地—林肯郡的斯肯索普—支持脫歐,是他希望拿下的選區。

所以,鮑里斯希望在12月12日大選之前,竭盡全力避免英國鋼鐵集團裁員,以增加當地選區對保守黨的支持率。

除了中國敬業集團,目前參與競標的投資者還包括土耳其軍方養老基金旗下的Ataer Holding。

據最新報道,由於英國鋼鐵集團在接受報價時拒絕降價,目前與土耳其方面的談判已經陷入停滯。

另一家參與競標的投資者是英國印裔富豪桑吉·古普塔(Sanjeev Gupta)所持有的工業集團Liberty House Group。

有消息透露稱,Liberty House Group正在考慮一個非常激進的舉措,即在收購英國鋼鐵集團後,將其改建成一個規模巨大的鋼鐵回收中心。

但是,由於英國政府不喜歡這個方案,也有報道稱Liberty House Group將會退出競標。

因此在英媒看來,中國敬業集團目前最有可能拿下英國鋼鐵集團。

敬業集團是誰?

中國敬業集團總部位於中國河北省,除了主營的鍊鋼業務外,還兼營鋼材深加工、國際貿易、粉末冶金3D打印、旅遊、酒店。

公司創始人李趕坡是河北省平山縣西李坡村人,出生於1949年7月1日,於1996年創立了敬業集團。

走向衰落的英國鋼鐵行業

作爲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鋼鐵行業曾一度爲英國向海外擴張打下深厚的工業和軍事基礎,在世界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成立於1967年的英國鋼鐵集團,頂峯時曾經佔據英國鋼鐵產能的90%以上,目前仍是英國第二大鋼鐵廠。

但隨着美國在二戰後的崛起,以及各英國殖民地相繼獨立,從前的大英帝國逐漸失去了工業發展的優勢,也失去了鋼鐵出口的市場。

在倡導私有化改革的撒切爾主義下,一些效率低下的國有化企業慢慢被私人公司收購,其中鋼鐵行業也徹底失去了英國政府的支持。

事實上,英國鋼鐵集團能夠存活至今,已經是奇蹟。

1999年,作爲英國鋼鐵集團前身的英國鋼鐵公司同荷蘭鋼鐵生產商Koninklijke Hoogovens合併,組成了Corus集團。

2006年,Corus集團被印度塔塔集團收購,成了塔塔歐洲鋼鐵公司的一部分。

2009年,公司由於全球經濟危機衝擊,開始進入連年虧損狀態。

2016年,英國基金公司Greybull Capital以象徵性的1英鎊的價格,收購了當時負債累累的塔塔歐洲鋼鐵公司,並重新改名爲英國鋼鐵集團(British Steel)。

即便重新迴歸英國資本名下,英國鋼鐵產業依然在加速衰落。

在布萊爾政府的領導下,鋼鐵行業由原本的中央集權管理,下放到由地區政府各自管理。

同時,由於受到歐盟市場規則的約束,英國無法通過增加進口鋼鐵的關稅來保護本國鋼鐵行業,造成英國鋼鐵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

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和營業稅,以及出口自中國的廉價鋼鐵,更是令英國鋼鐵行業雪上加霜。

據國際鋼鐵統計機構數據顯示,目前英國有超過一半的鋼鐵來自中國的出口。

甚至,中國公司還即將買下英國第二大鋼鐵廠。

而從中國方面來講,由於政府此前已經要求中國鋼鐵企業削減過剩產能,且督促企業將生產轉移到海外,因此給了像敬業集團這樣的公司進軍海外的動機。

但金融時報也指出,收購海外資產仍是一個高風險的過程。

對於敬業集團的這筆收購,《金融時報》不太看好,直接評論道:

儘管存在一些成功收購的案例,但大部分中國公司宣佈的收購案往往最後都不了了之。

從過往經驗來看,中國鋼鐵企業在海外投資建新廠往往比收購更爲成功,且國企往往比民企更爲成功。

©本文原創,版權歸“英倫投資客”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