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离佛最近?不是那些只知道烧高香、抱佛脚之人,不是那些“口念观音心不善”之人。佛菩萨在哪里?他不在寺庙,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心中有佛,则佛无处不在;心中无佛,抱佛的大腿也无用。“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心中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不要在心外去求佛,一切法在心内、莫向外求。
“一切唯心造”,真正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就要修好自己的心,行持善业。《六祖坛经》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以下这6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看看有你吗?
一、“布施”之人
布施即“舍”,是一时的吃亏,却是加倍福报的补偿。人性往往是自私的,自己的东西很难心甘情愿舍给他人,就像那句话说的: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这其实是愚蠢。佛教讲因果轮回,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布施供养给他人东西,不论多寡,都是善因,它们会变成无量福果。你因“善”所失去的,上天会以加倍的福报偿还给你。
穷人越是自私越是贫困,越是布施才能越来越有福,布施就是为自己培福。一个人最大的贫穷不是没钱,而是没福。布施不是必须要你出钱,哪怕你对他人一个善意的微笑,能令他人欢喜得利益,也是一种无量法布施。
二、“持戒”之人
持戒,守持佛门戒律。佛门戒律森严,尤其是对于出家修行的僧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律不仅是针对出家人,对于皈依佛门的在家信众、居士也是必须要守持的。但是,戒律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律和对因果的敬畏。若不守持,种下恶因,来日果报成熟,受苦的也是自己。能自觉持戒修行之人,也是离佛最近之人。
三、“忍辱”之人
“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能忍辱的人,都是有大修行、大智慧、大境界的人。忍辱是心量和格局的宽广,是不计较、不嗔恚,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心量越大的人,越有福气。忍辱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凡事懂得尺度。就像弥勒佛的那首偈语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别人骂你,你不和他一般见识,不和他纠缠,也不折磨自己,这就是智慧。
四、“精进”之人
许多人觉得佛教是消极厌世的 这可是对佛门最大的误解。佛教教人看破不迷惑,是避免走歪路而悔恨,它劝人以正面积极的心态看待无常人生,是心灵的救渡。看破而不消极,知苦而能堪忍。佛陀告诫众生要“借假修真”,纵使世间万般皆为假相,仍能够借其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就如《普贤菩萨警众偈》里所说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水少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慎勿放逸。六道轮回终究苦,唯有精进修学早证菩提,才能究竟离苦得乐。
五、“禅定”之人
禅定主要是打坐,禅定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身心合一,最重要的是不动念头,不生任何杂念妄想,不被任何外境所干扰,专注一心,才能进得去。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总是心猿意马,心中妄想杂念不断,一个念头十万八千里,所以痛苦烦恼多。有句话那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修禅定就是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心不妄动,即是生路。
六、“般若”之人
“般若”即智慧,就像我们称《心经》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样,般若代表智慧。与智慧相反的就是愚痴,愚痴就是不能建立正知正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任性妄为。愚痴的人,不明因果、无知迷信,大肆造业起惑。这样的人就是天天烧香拜佛,也是与佛无缘、离佛最远之人。
以上这6种人其实就是佛教六度(波罗蜜),即6种修行的大智慧,看看你有没有?感恩阅读与分享,祝您福慧圆满、六时吉祥。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