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聖堂寺 後有聖堂村

聖堂村有一處由來已久的文物——聖堂寺,歷史上曾多次修繕。聖堂村以此立名,村民自古視之爲聖地。

聖堂寺亦名三教寺。三教者,儒、道、釋也。這即是說,這個寺是合三教於一體的綜合型寺院,這在全縣乃至全市、全省、全國實不多見。從碑記看,這種合一,帶有一定的自然性,是自然順從下來的。

聖堂寺不但是立村、村名由來的標誌,更是聖堂村人居時代的標誌。這可從現存於該寺的多處重修碑記中得到印證。從碑記中看出,該寺曾於明·嘉靖、清·康熙、清·嘉慶年間重修過,都是村民集資重修,並留下了捐資人的姓名。下面就讓我們看一則最早的重修碑記,從中或許能讓我們有所收穫,甚至是不小的收穫。

重修上艾聖堂記

環州皆山也。平定之村,皆依于山,村各有鎮,天下然也。州西南三十里有曰聖堂,夫寺之所,塑者佛氏。觀之所塑者,老子比處,以仲尼與二家並列。聖堂之所曰名也,於斯地也。峯巒迭翠,草木森榮,真稀勝暨之地,宜爲棲神之所。夷考其時,仲尼老子,俱周人也。至漢明帝時,佛氏始出,先後殊時,東西異地,相聚一堂,其義弗可考也。憶古先民,以其泉石奇怪,講道者之所不廢,故建之,非耶。但荒草斷碑,浸不可考,然不知創於何時。堂之東北五里,有龍王堂重修於有宋元佑七年,則知聖堂與龍王堂爲古明矣。但年遠僧廢,間值兵荒,其不頹敗廢滅者,□□里人尚寶、左成杞,觀其久而益壞也,乃迎二僧于山之西。其僧六岑,里人,師七詫,弟深昊偕來,飾廢整敝,增新構房於堂之西側,始安集焉。越數年,復集里人李海、王吉等大修之,不數月,廢者舉,敝者完,舊者新,金彩輝煥,堂貌巍峨氣偉。嘉靖二十五年之重修,不侔矣。落成,託愚爲記。愚曰:聖人之道,其靜爲山,其動爲水。天下之事,得人則興,失人則廢,動靜之間,有神焉。興廢之道,有幾焉。存其神,則道不塞;識其幾,則續乃啓。聖堂而得僧深昊以持其教,則道流而。功成是爲記。

儒學 增廣   生 玉都撰

儒學 侍親增廣 生 三越書

嘉靖二十九年秋仲月上浣己巳吉日立 石匠朱監 朱越刊

那麼,碑記能給我們什麼樣的人文啓示呢?

先看標題,提到了“上艾”二字,並且說是上艾聖堂,這即是說,在上艾時代就有了這處寺院。而說到上艾,史記,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置上艾縣,治所就在今天的新城村,時屬幷州太原郡。東漢時,上艾縣劃入冀州的常山國,三國時劃幷州的樂平郡(今昔陽)。公元386年,北魏統一了北方,將上艾縣改名爲石艾縣。在這526年的上艾縣史中,聖堂寺究爲何年所建,我們不得而知,倒是碑文中給出了一點啓示,說是至東漢明帝(劉莊,在位公元57—75年)佛教傳入後,寺廟又增加了佛教,並說之前廟內供奉的是老子、孔子。這說明,在明帝之前,就有了該廟宇。有廟必有人,以此算來,聖堂村人居時代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至於是否那時就立了村,也不得而知。有關立村,有傳言說緣於明朝年間洪桐大槐樹遷移,一個叫尚金池的人攜全家到此定居,纔有了聖堂村。一個具有兩千年人居歷史的村,這在全縣實爲罕見。亂流村被譽爲平定第一村,原名安祿交,起源於北魏永平三年(510年)開鑿的開河寺,爲市內有確切文字記載最早的村,有千年古村之稱,屬山西省全國59個歷史文化村之一。兩相比較,或許亂流村立村時間早於聖堂,而聖堂村人居歷史卻早於亂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而縱觀聖堂村自古流傳下來的衆多傳說,例如有“先有聖堂寺,後有北京城”的傳說,也足以表明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另,在平定古建置史中,能夠於此處提及上艾,是非常難得的。

次看正文,首句即提到了平定州。查史知,金大定二年(1162),昇平定軍爲平定州,領平定、樂平二縣。元、明時期,俱是州置。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州升爲直隸州,屬省轄,領壽陽、樂平、盂縣三縣。民國初年(1912年),改直隸州爲縣。不難看出,州置延續了750年。碑記立碑時間是明·嘉靖29年(1550年),正值州置中期。碑文就從這個州字寫起,短短几句,狀述了平定州山川地理,筆鋒一轉,即回到了主述對象——聖堂寺。碑文指出,時寺內供奉着釋、道、儒三家聖像,聖堂正是以此三家聖人立名的。爲何建到此地,文中指出有兩個原因,一是此處爲真稀勝地,宜爲棲神之所;二是古先民爲講道不廢而建。至於爲何要將起源於印度的釋教列入中土聖人之列而相聚一堂,文中指出其義弗可考也,這就難怪今人對此三教合一寺也多不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碑文記述了在重修時尚有斷碑殘文,以致人們不能斷識,也不能考其根源,一則說明碑前有碑,記前有記,二則表明此寺實不平凡,但不知今尚存否。並說此寺爲明朝以前的古先民所建,表明創建年代非常久遠,這也旁證了聖堂村人居時代的久遠。

碑記還記述了聖堂東北五里的另一個堂——龍王堂,該堂重修於宋元佑七年(1092年),與聖堂同是古代明堂。文中還記述了嘉靖25年(1546年)重修時的情況,言說其時聖堂已頹壞,致無有僧侶住持,於是有人帶頭請來了兩個僧人並他們的弟子,僧人來了後,即開始整飾,先是修了西房,從此安頓下來。幾年後,又進行了大修,並且修得非常好。這就是說,本次重修,始於嘉靖25年,畢於嘉靖29年,中間有幾年停頓。修好後由深昊僧住持。

最後是撰寫碑文者的感言,可謂寓意深刻。總之,無論從哪一個方面看,聖堂村都是一個人居久遠的古村。《平定州志》載,先有聖堂寺,後有北京城。明嘉靖重修上艾聖堂碑記載,此寺於東漢明帝前就有。康熙重修碑記載,黃巢兵敗曾到此,對寺進行補修並親自種下長明樹以記念。聖堂寺是古州2000多年置縣史的縮影。2013年11月,縣政府將聖堂寺確定爲不可移動文物並掛牌。記者在現場看到,如今的聖堂寺,經過幾百年風雨,又進入頹廢期,兩委決定再度集資重修,作爲一處事關縣史、不可多得的文物,兩委希望能得到有關方面的支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