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咏史,代不乏人,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但能给人以最强烈印象的,毫无疑问有毛泽东这首: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毛主席《贺新郎·读史》:看伟人前无古人的气魄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跷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毛主席《贺新郎·读史》:看伟人前无古人的气魄

寥寥百余字,却贯穿了人类史几百万年,气格之大,包涵之广,用词之简,极尽概括。而恢宏思虑,沉淀其间。

相比之下,其他咏史诗格局上就拉开了。

毛泽东以整个人类史为描述对象,而以往诗人往往是截取一个片段,写一个人或一段事,大一点的以朝代为背景。譬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俱为千古名篇。

当然,还有东坡那首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毛主席《贺新郎·读史》:看伟人前无古人的气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却也只截取了三国一个片段,光凭前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上到底中气不足。

而那首因《三国演义》而广为人知的: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毛主席《贺新郎·读史》:看伟人前无古人的气魄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也只是说秦道汉,内容多有颓叹。

时人言,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岂虚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