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05年的7月11日,这是郑和第1次下西洋的时间,这一天在600年后也是被大家作为了中国的“航海日”。或许大家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人与郑和不是同一个时代,但是“郑和下西洋”却是和他脱不开联系。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没有此人的帮助,郑和能否航行这么远都是一个未知数。可是为何做出了如此大贡献的此人如今却是无人问津呢?

南昌汪大渊广场

此人是江西南昌人,现如今在南昌的汪大渊广场上竖立了一尊9米高的雕像,这就是为他而立的。或许大家都猜到了,我们今天要讲到的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做汪大渊。

汪大渊

当时中原还是在元朝的统治下,1311年,在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汪家垄中有一个大胖小子出生了,他的父母对他抱有厚望,于是便给他起名为大渊,希望他之后的天地像大海一样宽广。或许冥冥之中就是有一股力量,汪大渊在成年后,果然是进入了大海,航行四方,同时写出了一本有名的航海书籍《岛夷志略》,为后世的航海家留下了宝贵的财产。

岛夷志略

还在学堂之时,汪大渊就已经是将目光投向了远方了。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旅行家”,踏遍万水千山,将自己的一生付诸于这一片大好河山之中。他非常崇拜司马迁,崇拜这位伟人能够将自己一生知识都用于这片土地上的自然,物产还有商业等探究当中,真正地做到了“拜自然为师”。所以他从小在心中也是种下了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的种子。

古泉州

汪大渊20岁的时候,终于踏上了远洋的船舰。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在海上就已经是具备了相当大的进步和发展了。而后由蒙古人用武力建立起的元朝,很快就是征服了周边的一个个国家,建立了一个空前浩荡的国度。此时国内的船舰不仅是在数量上、更是在体积上都是达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程度了。所以当大家都是惊叹于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技术时,却是不知道早在元朝时期就已经是拥有了这样的技术了。

汪大渊乘坐的船只是一个具有了一定规模的海商团队,船上所装载的货物主要以瓷器还有丝绸为主,而这些货物主要也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其中便是有景德镇的青花瓷,吉安的乌瓷。这艘船是从福建泉州出发的,在航行的那一刻,汪大渊发现,整片海洋似乎都是自己的了。他要和这艘船一齐呆上几年的时间,同时他也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这艘船来掌控了。

宋元时期中国远洋商船货舱剖面示意图。

以前的海上商船还不像现在一样拥有发动机,为了能够航行,到达目的地。聪明的古人在观察了海洋上的洋流后,便是发现了季风和洋流分别具有了周期性和一定的规律。汪大渊所在的船只便是在掌握了季风和洋流的规律后,直接顺着风和水,就从泉州到了琉球(如今的台湾岛)。

在汪大渊编撰的《岛夷志略》中也是对中国台湾岛还有澎湖都是有着比较清晰的介绍。而这就是郑和在下西洋时所缺少的一个地方了。据说当时台湾还没有纳入元朝的管辖范围,所以主要还是以原住民为主。商船过了台湾后,便是去了吕宋(今菲律宾),菲律宾当时和中国的交易还是比较频繁的,现在从菲律宾中的出土文物中就是可以看出,其中就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

瓷器

而且在一路的航行中,汪大渊也是了解到了许多海外国家的一些风俗人情,他还发现,很多国家像菲律宾,加里曼丹等国都是将来自中国的瓷器当作传家宝来收藏。而后商船还经过了马六甲海峡,《岛夷志略》中便是记载了如今已经消失了的“龙牙门”(英国海军觉得碍事,便炸了)。便是如此,这次航行一功经过了十数处地方,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等物品传至了海外诸国。历时5年,这次航行也就结束了。

汪大渊在出海回来后,在地方官的邀请下,便是编撰了这本流芳后世的航海宝典《岛夷志略》,其中便是留有许多元朝中国在海外贸易的记载,同时也是给后代例如郑和在海上航行做出了许多指导。可是大家都知道历史却是比较偏颇、势利的,仅仅将那些王侯将相之事记载了下来,最后却是忽略了那些真正造福了社会的人。而汪大渊正是如此,大家可能对《岛夷志略》有所耳闻,可是对于汪大渊此人,恐怕是一无所知吧!

汪大渊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当然在中国的传统中,这也是很正常的,真正的英雄经常都是表现得比较谦逊的。汪大渊心里面应该也是如此考量的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