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05年的7月11日,這是鄭和第1次下西洋的時間,這一天在600年後也是被大家作爲了中國的“航海日”。或許大家不知道的是,還有一人與鄭和不是同一個時代,但是“鄭和下西洋”卻是和他脫不開聯繫。毫不誇張的說,若是沒有此人的幫助,鄭和能否航行這麼遠都是一個未知數。可是爲何做出瞭如此大貢獻的此人如今卻是無人問津呢?

南昌汪大淵廣場

此人是江西南昌人,現如今在南昌的汪大淵廣場上豎立了一尊9米高的雕像,這就是爲他而立的。或許大家都猜到了,我們今天要講到的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做汪大淵。

汪大淵

當時中原還是在元朝的統治下,1311年,在南昌市青雲譜區的汪家壟中有一個大胖小子出生了,他的父母對他抱有厚望,於是便給他起名爲大淵,希望他之後的天地像大海一樣寬廣。或許冥冥之中就是有一股力量,汪大淵在成年後,果然是進入了大海,航行四方,同時寫出了一本有名的航海書籍《島夷志略》,爲後世的航海家留下了寶貴的財產。

島夷志略

還在學堂之時,汪大淵就已經是將目光投向了遠方了。他希望自己能成爲一個“旅行家”,踏遍萬水千山,將自己的一生付諸於這一片大好河山之中。他非常崇拜司馬遷,崇拜這位偉人能夠將自己一生知識都用於這片土地上的自然,物產還有商業等探究當中,真正地做到了“拜自然爲師”。所以他從小在心中也是種下了一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夢想的種子。

古泉州

汪大淵20歲的時候,終於踏上了遠洋的船艦。早在唐宋時期,中國在海上就已經是具備了相當大的進步和發展了。而後由蒙古人用武力建立起的元朝,很快就是征服了周邊的一個個國家,建立了一個空前浩蕩的國度。此時國內的船艦不僅是在數量上、更是在體積上都是達到了一個非常誇張的程度了。所以當大家都是驚歎於鄭和下西洋時期的航海技術時,卻是不知道早在元朝時期就已經是擁有了這樣的技術了。

汪大淵乘坐的船隻是一個具有了一定規模的海商團隊,船上所裝載的貨物主要以瓷器還有絲綢爲主,而這些貨物主要也是來自於全國各地。其中便是有景德鎮的青花瓷,吉安的烏瓷。這艘船是從福建泉州出發的,在航行的那一刻,汪大淵發現,整片海洋似乎都是自己的了。他要和這艘船一齊呆上幾年的時間,同時他也是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了這艘船來掌控了。

宋元時期中國遠洋商船貨艙剖面示意圖。

以前的海上商船還不像現在一樣擁有發動機,爲了能夠航行,到達目的地。聰明的古人在觀察了海洋上的洋流後,便是發現了季風和洋流分別具有了週期性和一定的規律。汪大淵所在的船隻便是在掌握了季風和洋流的規律後,直接順着風和水,就從泉州到了琉球(如今的臺灣島)。

在汪大淵編撰的《島夷志略》中也是對中國臺灣島還有澎湖都是有着比較清晰的介紹。而這就是鄭和在下西洋時所缺少的一個地方了。據說當時臺灣還沒有納入元朝的管轄範圍,所以主要還是以原住民爲主。商船過了臺灣後,便是去了呂宋(今菲律賓),菲律賓當時和中國的交易還是比較頻繁的,現在從菲律賓中的出土文物中就是可以看出,其中就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青花瓷。

瓷器

而且在一路的航行中,汪大淵也是瞭解到了許多海外國家的一些風俗人情,他還發現,很多國家像菲律賓,加里曼丹等國都是將來自中國的瓷器當作傳家寶來收藏。而後商船還經過了馬六甲海峽,《島夷志略》中便是記載瞭如今已經消失了的“龍牙門”(英國海軍覺得礙事,便炸了)。便是如此,這次航行一功經過了十數處地方,將中國的瓷器和絲綢等物品傳至了海外諸國。歷時5年,這次航行也就結束了。

汪大淵在出海回來後,在地方官的邀請下,便是編撰了這本流芳後世的航海寶典《島夷志略》,其中便是留有許多元朝中國在海外貿易的記載,同時也是給後代例如鄭和在海上航行做出了許多指導。可是大家都知道歷史卻是比較偏頗、勢利的,僅僅將那些王侯將相之事記載了下來,最後卻是忽略了那些真正造福了社會的人。而汪大淵正是如此,大家可能對《島夷志略》有所耳聞,可是對於汪大淵此人,恐怕是一無所知吧!

汪大淵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當然在中國的傳統中,這也是很正常的,真正的英雄經常都是表現得比較謙遜的。汪大淵心裏面應該也是如此考量的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