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移動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流量紅利在逐漸消失,想通過通用流量就獲得大規模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的趨勢明顯。

流量時代經歷了這些過程:

1、門戶網站

2006年以前,當時的互聯網仍然在門戶網站時代,新浪、搜狐是主要的流量入口,甚至hao123這樣的靜態導航網站都具有巨大的流入價值。

2、搜索引擎

隨後隨着搜索引擎的崛起,百度逐漸成爲國內搜索領域的主角,也成爲流量分配的主要入口。在2008年之前,門戶網站或者各類應用基本依靠的初始流量,都是來自SEO,即搜索引擎優化。也就是說,通過利用搜索引擎的規則,提高網站在搜索引擎中的自然排名。直到現在SEO仍然是獲取流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搜索引擎爲了獲利,引入了SEM,即搜索引擎付費流量,企業可以通過付費的形式,在搜索引擎中獲得首先被推薦的排名,是一種網絡營銷形式。

3、電商

在2010年之後,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逐漸形成較大的頭部優勢,很多小電商逐漸退出舞臺,商家在淘寶、京東上的投入越來越多,而搜索引擎上的投入逐漸減少。

4、微博微信

2013年微博興起,商家不再滿足於買賣交易,或者單純投入廣告,而是通過與用戶互動交流的方式,實現品牌或商品的宣傳,培養了大量粉絲,微博大號的影響力比肩甚至超過明星。小米就是在這個時期利用微博迅速俘獲了大量粉絲。

2015年微博的影響力減弱,朋友圈熟人社交成爲人們交流的主角,從而衍生出一大堆微商。但是到現在,微商這種模式也在逐漸走弱,利用熟人關係的營銷方式仍舊值得探索和商榷。

5、短視頻

2016年以後,短視頻應用越來越大行其道,快手、美拍、抖音等等,吸引流量巨大,短視頻短小快速,在移動流量費用越來越便宜的現在,更易於傳播分享,適合90後的個性表達。

6、智能化

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的發展,像今日頭條這樣利用算法進行個性化推薦的應用,流量入口作用能力越來越明顯。爲你推薦你感興趣的內容,而不是所有人看同樣的內容,是必然的趨勢,這也是傳統傳媒行業無法利用人工編輯做到的。

亞馬遜的echo,小米的小AI音箱,天貓精靈等智能音箱,利用不需要手機的場景,快速發展,也已經變爲一個重要的內容入口。

沒有不變的商業模式,也沒有不變的流量紅利。通過敏銳的捕捉用戶行爲的遷移,結合不停變化的流量入口形式,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是必然的途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