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潤波先生這部《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堪稱是他對地區歷史影像史學研究的成功之作。影像史學著作《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不僅爲世人再現了平谷人曾經歷的歷史和創造歷史的風采,而且還使我們這些當今的平谷人,都爲定格在這些斑駁的老照片中的人物和事件所感動並引起共鳴。

從百年屈辱階段的都“一樣窮”、“一樣落後”,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之後人民生活的千姿百態,氣象萬千,《平谷老照片》用豐富翔實的老照片爲我們展現了從清末到現在,作爲北京“東七環”的平谷地區的百年變遷和“東七環”人民一百年喜怒哀樂的一個個凝固的歷史瞬間。讀來彷彿百年民族奮鬥史即在眼前,歷史風雲就在指尖。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61年周友林全家福

著名收藏家李潤波先生新著《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一書獨具特色,該書用 800 張老照片(含個別瓷像、畫像),形象地再現了平谷的一段歷史。這些照片,是從他多年蒐集的上萬張照片中精選出來的,頗有時代感,即時間範圍從 20 世紀初的 1921 年至今近百年,是平谷人定格在歷史瞬間的歷史鏡頭。作爲歷代以耕織爲主業的北方苲爾小邑平谷,雖然自漢代建縣以來已有兩千多年,但正是在這一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動。從新老軍閥混戰、大王旗的變幻,到平谷桃棚點燃抗日烽火、剷除封建制度,翻身農民送子參軍支援前線,站起來的平谷人又走上了保家衛國的第一線。1949 年後平谷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道路上的探索和實踐,爲 1978 年以後改革開放新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夏各莊梁泊兄弟三人1982年10月合影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77年科協照片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些定格在相機鎂光燈閃亮瞬間的老照片,成了平谷人經歷和參與創造歷史的真實記錄和歲月的痕跡。因此,這部厚厚的《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影像集,而是形象生動地把逝去的歷史片段追回並再現出來,從而一下子拉近了人與歷史的距離。《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的出版對存史、育人、資政有重大意義。李潤波的這一全新探索是成功的。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李廣順1985年1月,出席北京特級勞模展覽照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83年10月9日王宇信在陝西周源齊家莊考古發掘現場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74年李懷忠常務總指揮在海子水庫工地工棚外

現代科學技術和攝影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而作爲傳統正史的補充和豐富,新興學科的影像史學著作,愈益引起史學界的重視和追求,不少著名學府還設立了專門機構,進行影像史學研究的探索和資料的積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就專設影像史學研究室,並不斷召開研討會,以推動這一史學新門類的發展。李潤波先生這部《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堪稱是他對地區歷史影像史學研究的成功之作。我們相信,在此書的帶動和示範下,今後將有更多的區縣歷史影像史學著作出版,從而把老照片上的瞬間歷史,匯成滔滔不絕的時間長河,把北京人創造歷史的過往,形象地再現出來。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77年5月1日嶽各莊大隊暖房裏的黃瓜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74年劉店公社胡店大隊拖拉機手招呼羣衆上車

影像史學新著《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收入的一張張樸實無華的老照片,雖然沒有現代彩照和數碼照相那樣絢麗的畫面,也不像專業攝影家那樣講究拍攝的角度和用光,大都是沒有複雜構思的普通家庭生活照、個人工作照、勞動場面照和機關學校的會議合影。雖然如此,這些照片卻都非常珍貴。這是因爲其一,新中國成立前的平谷老百姓很少照相。那年月的平谷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混得連飯都喫不上,哪有錢和心情去照“奢侈”的像?!直到大集體時期,掙的工分勉強夠分口糧,分的“紅”連打油買鹽都算計着花,又哪有閒錢去照相?!不像現在舉起手機就拍,還可以玩“自拍”,人們照相這麼容易。因而由於經濟上的原因,在相當的長時間內,平谷很少有人照相。此外,由於平谷當時較爲閉塞,不少人竟然相信照相會“吸人的血”,誤把暗室修底片時在亮底上塗的紅色,當成被吸出的 “血”,爲保證健康,不少老少爺們從心理上就抵制照相了。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如升學考試報名要求交照片,或重大紀念活動要照集體相時,纔不得不“上鏡”。但真的要照相了,就要像模像樣地打扮一番,穿上當年平谷最時興的衣服,冬天閃亮的“平谷緞”對襟黑棉襖,夏天白粗布疙瘩鼻褂子。這些“上相”人們的不同髮式、衣着、體貌氣質,反映出他們當時崇高的心態。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72年,劉家店北吉山大隊社員在收穫棉花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77年夏,北京服務局領導來南岔勞動

其二,就是這些當年平谷人所照不多的相片,經過了時代的滄桑和時間長河的滌盪,也猶如滄海一粟,難於尋覓了。還有一些老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當成爲封、資、修“黑貨”而付之一炬。或持有者擔心照片成爲與某人、某事有牽連的“證據”,而悄悄自行銷燬,以免惹火燒身。更可惜的是,最近幾十年來,人們在改建住屋或喬遷新居時,一些保存多年的泛黃老照片,與那些不時興的老物件一起被淘汰……如此等等,能有幸保存到現在的老照片,可謂鳳毛麟角了,但它們本身還面臨着材質老化的自然毀損,是到了對其加以大力搶救和保護的時候了!不寧唯是,收藏家李潤波先生,還認真調查了每一幅照片上出現的人物及其時代背景,因而照片又承載着一段發生在平谷的厚重歷史。而每一幅照片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和被妥善地收藏,其經歷本身就又有一個生動曲折的故事。如此等等,李潤波先生髮掘出這些老照片裏孕育的深厚文化底蘊,更進一步提升了這些老照片的史料價值。當前,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正大力加強對逐漸老化、損毀和瀕於消失的珍貴文獻進行大力搶救和保護,並啓動了“珍稀文獻古籍”遺產的調查和評估工作,合格者列入“珍稀古籍文獻名錄”,得到國家層級的保護和傳承。我們的中華國寶甲骨文,就是通過入選“珍稀古籍文獻名錄”以後,經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運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而成爲世界文化遺產,得到了國家和世界層級的傳承和保護。而收藏家李潤波先生收集的平谷老照片,也是亟須搶救、保護和傳承的珍稀文獻和記憶文化遺產,希望能一步步地得到國家相應層級的文化管理部門的重視。首先,就是呼籲平谷區檔案局等職能部門,啓動這些老照片的“申遺”程序。我們相信,這些平谷老照片,以其蘊涵歷史信息的豐富厚重性和歷史影像的形象真實性,將會震撼不同層級文化部門的領導並得到相應層級的關切、保護和傳承、弘揚,使其爲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光添彩。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73年東海艦隊航空部副司令田作成一家

影像史學著作《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不僅爲世人再現了平谷人曾經歷的歷史和創造歷史的風采,而且還使我們這些當今的平谷人,都爲定格在這些斑駁的老照片中的人物和事件所感動並引起共鳴。因爲你的親人或聽你的親人述說過這些事、這些人,或這些人就曾在你的身邊,或與你見過面或是相熟悉,或者這些人中就有你自己或有你的朋友……而平谷的山山水水,就留有你親人或你自己走過的足跡,也是走遍天涯海角,歲月和距離也抹不掉的濃濃的鄉愁。而我作爲一個離鄉 60 多年(始自 1956 年)的平谷老人(1940 年生),見到這些老照片十分親切,這裏面有我兒時主政家鄉的老革命家、老領導,也有我少年時期掌校平谷中學的韓牧平校長和我的恩師們,以及我同學們的面影……如今,他們中的一些人已陸續離我們而去,但他們用青春扮靚的平谷大地永存。本書介紹的平谷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照相館,也引起我對第一次照相的回憶,當年就是爲了報考平谷中學而照“小一寸”光頭相的,也不由得想起了在我上小學時,男女學生們不像現在這樣融洽,由於較爲“封建”,都保持着相當的“距離”。那些留分頭追求時尚的同學,被大家追着嘲諷:“小分頭,流油光。留分頭,搞對象。”人言可畏,這個同學只得剃去小分頭,與大家一樣成了光頭小和尚…… 雖然這家照相館無名號,但以它的唯一性,在平谷卻很有名,即當年平谷人的相片,多是出自這家照相館的鎂燈之下。我現在還記得,這家照相館坐落在平安街與和平街之間的一個狹窄小衚衕內,坐東朝西,門對着和平街開。一進門的大房間實爲西廂房,是“大廳”,牆上掛着大大小小的相片鏡框。正對着街門處又開一進入院子的小門,院子裏的藤蘿架正好成爲小院的“綠篷”。靠南的牆上是照相的背景,其前面是一架蒙着黑布的箱式相機架在三腳架上……這個相館的主人姓郝名式利,論起來與我家還有點親戚關係,我稱他爲表舅,也正因爲此,照的“小一寸”光頭相沒收我的錢。多年以後見面時,我還向他提起過此事。這些照片上再現的大事小情,可以從不同方面引起每個人的美好回憶,而且也可感受到平谷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1985年熊耳營盧殿全、張玉香(盧海龍父母)

《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的編纂者李潤波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謙虛謹慎,敏思好學,勇於開拓進取,是我學習的榜樣。幾十年來,他不斷開拓自己的收藏和研究領域,成爲中國有影響的文物專家。不僅他的古代貨幣和老報刊的收藏,成就了他在收藏界的翹楚地位,而且他把收藏文物,作爲收藏曆史的過程中,研究、闡述和弘揚、傳承這些文化遺產的文化底蘊,講好這些文化遺產承載的歷史故事,從而讓珍藏在收藏櫃中的古代貨幣、印在老報刊上的文字和老照片上的影像等全部“活”起來,這就比通常的只識收寶而不屑研究的收藏家們技高了一籌。除此之外,李潤波先生還有不斷開拓自己的收藏和研究領域的驅動創新精神。他對平谷老照片的收藏和保護,搶救了一批瀕於被歷史長河滌盡的珍稀地方人文檔案史料。在收藏的基礎上,他進一步對這些老照片的闡幽發微,爲這些老照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煥發了更爲珍貴的時代價值,從而提升了這些珍稀文獻的歷史檔案價值。

鑑於上述種種,我們向成功編纂影像史學著作《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的李潤波先生致敬和祝賀!我們也要學習李潤波先生不斷開拓和創新的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 王宇信

2018 年 4 月 10 日 北京方莊芳古園入簾青小廬寓所

本文摘編自汪明浩爲李潤波著《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一書所作序,標題爲編者所加。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

李潤波 著

ISBN 978-7-03-060103-2

責任編輯:李春伶 李秉乾

作者簡介

從“我們都一樣”到“我們不一樣”——從老照片回望北京“東七環”的百年變遷和生活百態

李潤波,1957年11月生於京郊平谷,少年時代即酷愛歷史,1976年4月起從事開始收藏活動,1988年起在報刊發表鑑賞藏品文章,2003年以來出版有《故紙遺音》《晚清畫報收藏》《中國體育百年圖錄》《老報刊說黨史》《長征記憶》《故紙如金》等收藏和史學類專著12部。現爲中國製品收藏聯盟副主席、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社科聯社會大講堂教授、平谷文聯副主席等。

內容簡介

《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是平谷區的一部影像志書。全書共精選近800幅老照片,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平谷從1921年以來至今近百年的歷史變遷。全書共分鎂光初閃、歲月留痕、懷舊經典、風采當年和校園記憶五個部分,從不同側面重構了平谷社會各界參與創造歷史的真實記錄和歲月痕跡,是難得的珍貴影像資料。本書適合對平谷、北京乃至華北地區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本期編輯:王芳)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你的來稿

與科學相約 | 科學出版社徵稿啓事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本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