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12月初,一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四川省考古隊的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古隊,“祕密”進駐彭城鎮,對彭城遺址進行試掘。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當時也來到試掘現場,他與四川省考古專家們,對試掘出的遺址平面、剖面、散落於田間地頭的零星陶瓷碎片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分析。

1981年,嘉陵江發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洪水退後的第三天,閬中彭城鄉一個張姓農民在靠近江邊的沙地裏,拾到一金屬物件,他將其表面的鏽跡去除後,露出銅的色彩。該銅器既不像器皿,也不像裝飾品。風聞消息的村民紛至沓來,議論紛紛,但都弄不清楚此爲何物。“何不拿到文管所找專家辨認一下。”有人提議。閬中文管所工作人員也未見過此類物件,只好逐級請教專家。後經北京文物專家確認,此物系虎紋銅鉞,乃皇家禮器,屬商代遺物。
虎紋銅鉞的出土震動南充乃至全省文物界,彭城遺址猶如一位遠古時期的美少女,迎着歷史向我們走來。專家們對該遺址的歷史重新推算:彭城遺址應是3000多年前的古國都。由此,彭城遺址的歷史可望再前推1000多年。
歷史上彭城是否建有城池?虎紋銅鉞的發現堅定了史學家對“彭池大澤”這一史載的認同。專家們認爲,“彭池大澤”的記載絕非空穴來風。
歷史上的“彭池大澤”又名“彭道將池”,而“彭道將池”位於彭城何處呢?據《漢書〈地理志〉》載:“南池在高祖廟旁,東西四里,南北八里,彭道將池在縣南十五里,今之七里壩也。壩在西山之中,橫闊七里,故有是名。自漢至唐,堰大斗小之水灌田,後堰壞遂成平陸。”結合《閬中縣誌》的記載,專家們斷定巴西郡治的古“彭池大澤”即今七里壩的彭道將池和南池。彭城這一地名在歷史上確實存在,而且十分古老。據史推斷彭城爲巴子國都城。
史學家們發現,在3000多年前的遠古,巴子國與彭道將池同時出現,絕非偶然。彭國也好,巴子國也罷,對它們的來龍去脈,專家們各抒己見。而後來彭國從閬中神祕消失,巴子國被秦所滅,卻是不爭的史實。彭國從閬中神祕消失,可能與巴子國遷都城於閬中有關。據《閬中縣誌》載,周初,閬中爲巴子國別都。巴子國系伏羲族系,彭國是神農族系。巴子國的勢力擴展到閬中後,設立了別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中心。在自己的政治中心豈容異族存在?因此,巴子國滅掉彭國成爲可能。這即是彭國從閬中消失的原因。
彭城遺址虎紋銅鉞出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它的主人到底是誰。目前傾向一致的看法是,此爲開明氏的遺物。從開明王朝被巴子國所滅這一史實推斷,彭城當爲巴子國的都城所在。
歷史上的巴子國距今有多麼久遠呢?據《華陽國志·巴志》載:“昔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卦於巴,爵之以子”。史學家認爲,此段史記,說的是巴子國的由來。巴子國受封於周武王,據此推知,巴子封國迄今爲止已有3050年曆史。
2015年12月初,一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四川省考古隊的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古隊,“祕密”進駐彭城鎮,對彭城遺址進行試掘。在閬中的歷史上,曾有太多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些事件只有歷史記載而沒有實物佐證。按照當時考古隊的想法,如果試掘結果達到預期效果,就考慮正式發掘。
美麗的嘉陵江彭城段
由於試掘工作處於保密狀態,不爲外界知曉。當時一家媒體的記者幾經周折,終因家鄉人的緣故,被特別獲准進入試掘現場“探營”。據這位記者後來報道,試掘現場距閬中市區14公里,位於彭城遺址中心地帶。現場被劃分爲不同時期的地質層面“記號”,從現場來看,似乎沒有什麼東西。而現場負責人稱:“有些東西”。這位負責人所說的“有些東西”,指的是已被試掘出的部分漢磚和古墓遺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當時也來到試掘現場,他與四川省考古專家們,對試掘出的遺址平面、剖面、散落於田間地頭的零星陶瓷碎片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分析。但結果令人失望。
雖然如此,此次試掘中仍發現了具有春秋戰國時期信息的銅器文物碎片。不僅如此,在一段被雜草掩沒的剖面層,還發現了明代的甕棺,以及數千年前的人牙。
位於彭城古遺址上的千佛寺
經過3個月的試掘,彭城遺址現出“5×5米”的探方13個、探溝一條。其間,有磚室和石室唐代墓葬4處,並出土灰陶罐等少量器物。考古隊通過物探和試掘發現,現場漢代特徵的文物保存較好,同時找到了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可以證明閬中彭城壩在商周時期就是人類活動十分頻繁的場所。
但是試掘結果之所以令人失望,考古專家們期望的文物沒有出現。分析其原因:彭城遺址地處嘉陵江,千百年來,在河水沖刷作用下,遺址的臺地被不斷蠶食。受其影響,河牀向遺址中心位移,如今的嘉陵江彭城段其河牀處,極可能爲彭城遺址的中心點。但畢竟不是目前的技術手段所能去發掘展現的。試掘沒能取得如期效果,成爲閬中彭城古遺址發掘終被放棄的原因所在!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