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持股超七成,營收貢獻逾95% 透視中國鐵塔上市:欲破三重關係迷局

  張靖超

  8月8日,成立僅4年的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塔”,0788.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上市首日,中國鐵塔的股價並未有太大浮動,最終收盤價爲1.26港元/股,與發行價相同。據東方財富網的數據統計,截至8月8日下午收盤,中國鐵塔的市值爲2173億元。這也意味着,在中國鐵塔上市後,合計持有該公司70.51%普通股的三大運營商,2015年時將合計逾2000億元資產注入中國鐵塔後,此番並未能借上市之機而獲得明顯的溢價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鐵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之間,包含了客戶、股東乃至競爭對手的三重關係。

  “沒有這三家運營商的支持和呵護,就沒有中國鐵塔快速規模發展。”對於和三大運營商的關係,中國鐵塔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三家運營商在公司章程框架下,支持中國鐵塔建立了規範的董事會,並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獨立規範地運營。

  本報記者同時也向三大運營商詢問有關問題,三家企業則均表示沉默。

  縱觀企業史,中國鐵塔的股權結構極爲罕見,微妙的現狀令中國鐵塔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認爲,借上市契機引入外部投資者,一方面可以爲公司募集資金,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梳理與三大運營商之間的複雜關係,提升現代化公司管理水平。

  客戶:營收依賴

  中國鐵塔於2014年7月成立,是國家效仿國外通信設施共建共享經驗、實施電信改革的產物,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分別將旗下鐵塔資產部分剝離,而後以此爲基礎聯合注資成立。

  招股書顯示,中國鐵塔主要從事三類業務:塔類業務(分宏站業務和微站業務兩類)、室分業務(室內分佈系統)、跨行業站址應用信息業務。

  所謂宏站業務,簡言之,即將鐵塔租給電信運營商,電信運營商在鐵塔上架設基站。在中國鐵塔成立之前,三大運營商分別建設各自的鐵塔,並在此之上架設自己的少量基站。由於一座鐵塔可架設多個基站等通信設備,加之三大運營商彼此間存在競爭關係,導致鐵塔資源浪費。

  據《通信世界》報道稱,中國鐵塔成立後,新建鐵塔共享率從14.3%提升至70.4%,累計相當於少建鐵塔60.3萬個,相當於節省行業投資1073億元,減少土地佔用2.77萬畝,對於社會資源的節約、提高運營商效益作用明顯。

  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8年3月31日,宏站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爲99.5%、99.2%、97.3%、96.5%。值得注意的是,微站業務在2015年、2016年並未開展。可見,中國鐵塔的業務結構單一。加之中國鐵塔無論從鐵塔數量或是營收方面,在國內均掌握着九成以上份額,業務營收對三大運營商形成高度依賴。

  另一方面,從業務開展地區來看,中國鐵塔的業務目前僅限於國內。相比之下,海外同行中,以美國鐵塔(NYSE:AMT)爲代表的美國五大鐵塔公司佔據着美國本土和南美市場,HIS Tower則爲非洲多國提供服務,馬來西亞的edotco業務範圍遍佈東南亞。

  爲解決這一問題,中國鐵塔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發展室分業務和微站業務,同時挖掘鐵塔的價值,爲更多不同行業客戶提供站址資源服務。在今年4月27日和5月3日,中國鐵塔分別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期實現“電力塔”與“通信塔”開放共享。

  “與國際同行不同,中國鐵塔提供的服務除鐵塔共享外,還有傳輸、電力、維護等綜合共享。”對於海外市場拓展,中國鐵塔方面向本報記者表示,未來如有任何海外業務拓展計劃,我們會遵守港交所的規定,第一時間以公告的形式告知。

  “中國鐵塔正在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進行努力,但還需要看到的是,短期之內,營收依賴三大運營商的現狀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電信分析師付亮說。

  股東:左右矛盾

  “中國鐵塔目前的架構體系中,三大運營商既是公司的股東又是公司的客戶,既是資產的出售方又是資產的租賃方,國內外又沒有現成經驗可循,使商業定價的構建面臨着複雜的挑戰。” 中國鐵塔董事總經理佟吉祿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表達與三大運營商的關係。

  作爲重資產模式的企業,中國鐵塔面臨較大的設備折舊攤銷壓力。招股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鐵塔擁有的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賬面淨值爲人民幣2581.38億元,佔總資產的80%。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中國鐵塔的折舊及攤銷分別爲人民幣51.38億元、人民幣275.85億元及人民幣326.42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58.4%、49.3%及47.5%。

  “羊毛出在羊身上。”飛象網CEO項立剛說,“作爲股東,運營商希望能夠從客戶身上獲取較高的收入,而作爲客戶,運營商則希望能夠降低成本開支,然而股東和客戶是同一批人,這是矛盾的。”

  這契合了佟吉祿此前的表態。

  “中國鐵塔收取的租金其實很高。實際上,中國移動並沒有因爲自己是大股東而獲得有分量的議價權。”中國移動集團內部的一位人士這樣說道。

  根據三大運營商在2016年年中公佈的鐵塔租賃價格方案,記者獲悉,當某個鐵塔資源只有一家運營商使用的時候,鐵塔公司就按照初始定價的100%來收取租賃費;如果有兩家運營商使用該鐵塔,則每家按照定價的80%支付租賃費;如果三家使用的話,每家按照定價的70%支付租賃費。除新建鐵塔外,對於鐵塔最初的建設者,還可以額外享受5%的額外折扣。

  項立剛認爲,隨着“提速降費”的深入,4G業務增長速度放緩,運營商在謀求業務模式轉型的同時,卻面臨着鐵塔折舊成本帶來的壓力,而隨着新建鐵塔的投入,所享受的建設者折扣優惠也會慢慢減少,而成本增加最終成本會轉嫁到股東身上。

  對手:此消彼長

  中國鐵塔在招股書中披露了未來“一體兩翼”式的佈局,即以塔類業務爲主體,以室分業務和能源創新爲左翼,跨行業站址應用與信息業務和國際市場拓展爲右翼,積極促進企業發展。

  “室分業務的市場其實非常大,你想想全國有多少個大樓和社區。這些地方人羣密集,基礎通信需求比較大。”上述中國移動的人士說,“但運營商正在慢慢退出。”

  據瞭解,2017年4月28日,工信部與國資委發佈的《關於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實施意見》更是明確規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原則上不得自建鐵塔、機房等基站配套設施以及公共交通類、建築樓宇類重點場所室內分佈系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可自行建設室內分佈系統,有關係統僅爲自用不爲任何其他用戶所需。這意味着三大運營商不得不將這一蛋糕拱手讓人。

  “室分(業務)這一塊,運營商原本是將其中大部分外包。現在中國鐵塔需要跟與股東有合作關係的服務商競爭。”付亮說。

  除此之外,三大運營商之間亦存在利益競爭關係。在鐵塔方面,曾擁有鐵塔站址數量最多的中國移動,在此類資產注入中國鐵塔後,面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時,不再擁有行業話語權。

  “在中國鐵塔成立之前,上級部門曾鼓勵鐵塔共享,但效果比較差。中國移動原本自建的鐵塔不僅數量最多,(分別)高出其他兩家三成以上,而且分佈也比較廣,所以以前中國移動總是能佔據着議價權。”上述中國移動人士說,“在鐵塔公司成立後,中國移動在這方面的紅利就沒有了,(中國移動)在這方面是喫虧的。”

  “大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三家支持中國鐵塔公司提升價值,更好地分享鐵塔共享的成果,讓股東更好地分享紅利。”中國鐵塔方面這樣說道。

  “中國鐵塔是在十八大後,國企改革背景下誕生的公司。它的股權結構在國內外都很特殊。這種結構也爲它帶來了多個風險,而且這些風險的影響很大。而如何提高鐵塔等產品的共享率以及處理好運營商之間的關係是關鍵所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