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無人機,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攝影愛好者使用的大疆無人機?杭州有一家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則帶來了農業服務機器人——智能植保無人機、3D測繪無人機、光譜遙感無人機等產品。

光譜遙感無人機,能監測農作物的長勢、養分、環境、病蟲害等;植保無人機能自動、高效率地完成農田、果園的打藥,施葉面肥等作業。

茶園有了“偵察兵”+“救護員”

還有智慧農場解決方案

在杭州某茶園,杭州瓦屋科技有限公司的3D測繪無人機正徐徐起飛。按照工作人員提前設定好的路線,它能獲取詳細的全方位的茶園測繪數據。

“通過光譜遙感無人機,可以分析得到茶樹的葉綠素含量、長勢情況、病蟲害信息等方面數據,進一步生成該茶園的詳細分析報告,比如養分診斷、施肥決策、嫩葉監測及採摘時間估計、產量估計等數據。”瓦屋科技首席技術官胡少鵬表示。

瓦屋科技董事長吳開華告訴記者,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物聯網+農業大數據+AI數據分析等技術,一方面能爲無人機自動飛行提供地理數據支持,比如地形地貌、經緯度等,還可以實現農場不同尺度參數的監測、農業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提供智慧農場全套解決方案。

測繪無人機測繪完畢後,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接下來就該植保無人機出馬了。植保無人機裝載好所需要的農藥,按照設定線路自動噴灑,實現複雜地形、複雜作物的自動作業。

相比起攝影愛好者使用的航拍無人機,瓦屋科技的植保無人機尺寸更大,羽翼更長。通過瓦屋自主研發的飛行控制系統,提前設定好飛行線路後,航線誤差僅在釐米之間。

也就是說,測繪無人機、遙感無人機像是偵察兵;植保無人機像“救護員”,通過智能科技,雙管齊下保護農作物,實現農作物精準管理。

噴灑均勻防治效果佳

效率是人工的30至50倍

比起傳統的人工噴灑方式,瓦屋的植保無人機有什麼優勢?胡少鵬告訴記者,首先就是農藥吸附率大大提高,用藥有效率得以提升。植保無人機螺旋槳產生穩定強大的下壓風,噴灑出的藥液可以從頂部穿透到整棵樹下部;通過離心霧化噴頭,噴出的霧滴非常均勻;每顆霧滴粒徑更小,呈霧狀,吸附能力更強。而人工噴灑農藥呈“水淋狀”,霧滴粒徑大,吸附能力較弱。

無人機噴灑相比人工噴灑更加均勻,農藥利用率更高,減少環境污染。“通過瓦屋植保無人機的噴灑,能保證這片果園每棵果樹的葉子正反面都能覆蓋到噴灑的農藥,保證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胡少鵬說。

“人工噴灑農藥是水淋式的,結出的果子經常會看到表皮有一些鏽斑,我們稱之爲果鏽。更嚴重的是,過量使用農藥還會造成對土地、環境、水質的污染。而瓦屋的植保無人機,噴灑出很小的霧滴,大部分都吸附在葉片上,對土壤、環境的影響相比傳統人工噴灑方式小得多。”胡少鵬表示。

吳開華告訴記者,採用傳統的人工噴灑方式,果樹作業一天也就噴灑2~3畝,而無人機一天可噴灑80~100畝,是人工的30~50倍。“瓦屋科技在果樹植保技術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高管一度只領500元月薪

堅持只因看好市場前景

瓦屋科技總部位於杭州濱江。在展示大廳裏,記者看到有三款植保類無人機,兩款測繪、遙感類無人機。牆面上還陳列着多種瓦屋科技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

比如核心控制系統,控制無人機的整個飛行過程,也就是無人機的“大腦”;具有識別功能的高光譜相機,等於無人機的眼睛;看起來像一部手機的操作系統,也就是用戶的操作終端。

公司從2015年成立至今,三年的時間,無人機產品已經過了多次的迭代和升級。最新一代的無人機可以傻瓜式操作,全自主飛行,甚至能自主識別這塊是誰家的地,從而判別是否噴灑。

瓦屋科技之所以選擇以植保無人機進入農業領域,是因爲看到了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帶來的農村勞動力短缺,而農藥噴灑又是種植環節的剛性需求,市場空間大。

“用自動化機器替代人工噴灑,可以避免農藥中毒,減少農藥和水的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具有社會效益,再加上我們團隊具有傳感、檢測、控制方面的長期積累,技術上可行性比較大。”

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也有艱難的時候,因爲公司大部分資金都用於了研發、試驗,最困難的時候,在保證員工工資的情況下,高管團隊只領500元的月薪。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年多。

吳開華告訴記者,團隊的高管以前都有幾十萬、上百萬的年薪,能在瓦屋領這麼低的工資並且堅持下來,靠的就是對這份事業的認同感,以及對這一市場的看好。

雖然現在植保類無人機在推廣過程中還面臨着價格偏高,操作有難度,地域差異導致對無人機的應用和接受程度不同等問題,但是隨着技術的不斷改進,這些問題都會逐步解決。

“我國植保無人機主要還是以平原、緩坡地形的大田作物作業爲主。目前無人機植保佔比約3%,與發達國家50%以上的無人機植保相比差距很大。而且除植保應用外,智慧農業在我國還處於初期階段。隨着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智慧農業領域市場空間巨大。”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6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您希望領取價值168元長白山人蔘嗎?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隨着新媒體的出現。中國農業新聞網又理所當然擁有了中國農業新聞網騰訊公衆號,中國農業新聞網百度直達號,百家號以及各主要網站微博,以及百度、360、搜狗、必應、知乎等註冊用戶均屬於中國農業新聞網。頭條號中的“農業新聞”即是中國農業新聞網傾心打造的,便於搜索和關注的頭條號。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爲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爲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