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会话中,我们总是会碰到这样的交谈者,他们喜欢把自己要说的意思反反复复地说明,详尽得让人几乎厌烦。遇到这种情况,你是任凭对方能续无休止地发挥?还是粗暴无礼地打断他的话头?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很好。你应当以柔和的方式诱导他进入你的话题如:“简洁一点说,你应该这样表述……”

日常会话中,说者要具备诱导意识,对于听者则更显得重要

会话对于说听双方,皆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身为听者,如果对说者的意思全盘接受,会话的气氛则难以活跃,整个会话就会化因此,无论你是属于说方或是听方,都应该对会话持“主动性”的态度才能使交谈的功能得以发挥。

叫对方的意思跟着你的话题走,这种行为称为“诱导”。一般来说,除了说话者要具备诱导意识,作为听者,具备这种意识更显得重要。

日常会话中,说者要具备诱导意识,对于听者则更显得重要

因为如果发现说话者的话题意思出现了偏差,听者就可以适时主动地参加会话,并将偏差了的意思诱导到合理的途径致使会话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诱导是会话双方的一种意识交流,假如会话双方意见相悖且相互攻击,肯定无法促成“心意的相互交流”,说不定还会使说话者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当除你之外的其他听众由于说话过于啰嗦的语言,使之失去了对谈话内容的兴趣;或是由于谈话内容抽象,使听者无法了解说话者的本意时,那么,你就应该积极地参与会话,将说者的意思诱导到自己理想的本意中来。

当然,如果对方是你的长辈,说话时就要注意态度和语气,即使要求他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该在语言上柔和婉转,使做长紫的听了你的要求后能够欣然接受。

日常会话中,说者要具备诱导意识,对于听者则更显得重要

诱导并不是一项很好做的事情,身为一名听者,评论对方的说语价值是你首先应该具备的功能;同时,还应该掌握判断是非的水平惟有如此,才能在当说者的意思偏离了话题的时候,适时地将他的话意诱导到你理想的话题上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