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谁在微信公开诱导用户进行分享,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腾讯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中明确强调,诱导行为包括诱导分享和诱导关注,具体是指:。

如何正确使用H5引导用户规避诱导行为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微信作为主流的手机应用,已经从初期的即时通讯软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移动社交平台。随着后续新功能(如小程序、摇一摇、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等)的不断增加,目前已拥有超过十亿的用户,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信广告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推广的重要手段。同时,广告中的诱导行为在微信分享中成为常见的现象。相信大家都见过“不转不是中国人”、“转发后一生平安”等字眼,这些就属于用夸张言语胁迫用户分享的诱导行为。

一、什么是诱导行为?

腾讯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中明确强调,诱导行为包括诱导分享和诱导关注,具体是指:

(2)诱导分享:通过外链或公众号消息等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将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具体包含的类型有:

①强制用户分享:必须经过分享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后方可预订,分享后方可知道答案等。

②利诱用户分享:分享后对用户有奖励。包括但不限于:邀请好友拆礼盒,集赞,分享可增加一次抽奖机会等。

③胁迫、煽动用户分享: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包括但不限于 :“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

二、诱导行为的后果

微信规定诱导行为一经发现将根据违规程度对该公众帐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无论是谁在微信公开诱导用户进行分享,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腾讯体育曾经公开诱导用户参加活动,被微信发现后也是直接封掉。

一般来说,对于第一次违规收到的处罚包括封号30天、拦截链接、删除诱导增加的粉丝、关闭流量主,若发现第二次违规将会被永久封号。

三、怎样正确引导用户分享

商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无非就是维持老客户的信赖、开发新客户进行消费,通过老客户的回访互动,增加品牌的曝光率,从而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形成良性循环。那么我们在微信中进行活动宣传的时候,在合理规避微信运营规则的同时,以结果为导向达到宣传的目的就是正确的诱导分享。

1. 提高活动吸引力

2. 变换活动模式

3. 设置转发范围

4. K/3 WISE实例应用

四、结语

微信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拼多多 CEO 黄峥在接受《财经》专访的时候说,微信的政策一直在更改,首先很多时候你不试是不知道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做H5设计之前先了解目前微信对于诱导分享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的调整,正确的利用H5引导用户进行分享,避免出现封号的情况。

如何正确使用H5引导用户规避诱导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