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這場瘟疫,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清了太多的人和事,終於發現,這個世界上,好人是真好,壞的人是真壞,蠢人是真蠢,善良的人,也是真善良。

也正是在這場疫情期間,戰臺烽看了一部來自海峽對岸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感觸頗多。這部劇有HBO的加持,有寶島精英團隊的創作,播出之後倍受好評,目前該劇在國內視頻網站也可以看到。相對於國內動輒四五十集的注水篇幅,《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十集的體量,可謂是足夠緊湊精緻,又非常良心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一起隨機殺人案件展開,從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被害人家屬、媒體、律師的角度講述了有關精神患者引發的具有爭端性社會話題的電視劇。雖然篇幅不是特別長,但劇的內蘊卻非常豐富,全劇用幾個人物、幾個家庭的生活,串聯起一個當代社會的衆生相,他們之間,於社會於職場於家庭等等,延伸出各種關係,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爲一場隨機殺人案,被害者家屬與受害者家屬,也有意無意的關聯到了一起。

這是一部時刻讓人思索的作品,拋開其中的家庭倫理,以及職場故事之外,更多的是對於人性的拷問。在殺人案中,失去了最心愛的兒子的宋喬安,與殺人犯的妹妹李大枝,竟然成爲了同一家電視臺的上下屬關係,而電視媒體,正是在各種社會事件中,擔當着傳播動能與輿論導向工作的主體,於是,上由傳播的倫理與尺度,下至內心的憤怒與愧疚,就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但是戰臺烽並不想就劇情,展開太多的敘述,只是在觀劇之後,深深感覺到,劇名所謂《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一個陳述句,其實更似一個疑問句,它似乎在時時發問:"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這也是這部劇,通過劇情和人物,向觀衆所發出的徵詢和質問。

確實,善與惡,看似是黑白分明,其實,它們更多的是共存與混沌的灰色地帶,在長期並存中,此消彼長。雖然,好人是真的好,壞人是真的壞,但是從好人到壞人,也或許只是一念之差,從壞人到好人,或許也是一瞬的良心發現。這個世界,終究沒有絕對,所以,不僅沒有絕對的好人,也不會有絕對的壞人,只不過,看他們的內心,善惡相纏鬥之間,孰勝孰負,各佔了多少比例而已。

喪子之痛確實是日久天長的撕心裂肺,所以,由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儘管不停地用高強度的工作來填滿自己,但依然無法逃避日漸凋敝的家庭關係,無法擺脫內心對回憶的恐懼,即便兇手已經被正法,也無法接受兇手家屬的鞠躬道歉……因爲,人走了,永遠不會回來。但,仇恨,就應該一直存在嗎?仇恨,又該如何放下?

歸根結底,這部劇的核心理念在於,我們所要痛恨的,究竟是作惡的人,還惡的本身,這也正是劇中的律師王赦一直在做的事情。他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爲兇手李曉明辯護,大衆沒有辦法理解王赦,認爲王赦是想要幫助這個殺人狂魔,所以大衆對於王赦的行爲是唾棄的,王赦受到了很多人的辱罵,甚至遭受了嚴厲的網絡暴力。但他一直表示,自己做這些事情,是爲了避免未來有更多的類似的事情發生。王赦不僅是一條條人命的守護者,更是這個時代的守護者,稀缺而寶貴。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結局,是美好的,美好到讓人恍惚覺得,劇中的這個世界顯得都不那麼真實。確實,在現實之中,那些過不去的坎兒,真的就永遠過不去了,那些打不開的心結,也就永遠打不開了,更不可能等到,所有的夫妻關係、家庭矛盾,都能夠和解,也不可能等到,一場兇殘的殺人案件背後,被害者家庭與兇手家庭,能夠互相體諒和和解。

但,這也確實是我們所需要的,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而明天,正在到來,怎樣去面對意外,怎樣去迎接未知,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可以來反問這個世界:爲什麼是我?但是,我們更需要知道,希望就藏在雲的背後,內心的那片烏雲飄走之後,就是新的藍天。

有關善惡的定義,沒有也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所以,時時審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善的距離,儘可能的做一個好人,其實並不難,換來的,是生存環境的和睦,也是自我的心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