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松齡被滅後,原先是靶心的楊宇霆終於鬆了一口氣,在這個時候,心胸狹隘的人往往都想幹一件事,打擊報復跟仇人有關聯的各色人等。一九二五年的郭松齡倒戈和一九二八年的皇姑屯陰謀,張作霖一生中兩次最重大的危機,一次差點毀了張大帥的基業,一次直接要了張大帥的性命。

一九二五年的郭松齡倒戈和一九二八年的皇姑屯陰謀,張作霖一生中兩次最重大的危機,一次差點毀了張大帥的基業,一次直接要了張大帥的性命。
一次是絕處逢生,一次是坦途送命,歷史有時候就是如此地讓人唏噓。
倘若當年的張大帥能多一份謹慎,多一份運氣,皇姑屯陰謀或許會胎死腹中。
然而,日本人擺下的必死之陣似乎又是難以逃脫的。
哎,陰謀與不幸不聊也罷。
至於讓張大帥一渡很狼狽的郭松齡倒戈反奉,陰雲過後,張大帥還是那個張大帥。站在力挺張大帥的角度,這事就好像是亂世梟雄必經的磨難似的,在這其中,很多細節今日讀來依舊讓人感慨深思。
咱們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的兩處細節,一處是張大帥的,一處是奉軍一位旅長的。
爲什麼要聊這兩處細節呢?
無論你是領導還是下屬,保不齊就能遇到這樣的事。
假如你是領導,遇到這種事你得懂得如何善後算高明;假如你不幸是跟着造反的,你得懂得如何過關算牛逼。
恰巧,這一對將帥在歷史中就留下了鮮活的答案。
先來說張大帥善後這一幕。
郭松齡反奉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奉軍總參謀長楊宇霆不和。楊宇霆這人有本事不假,但的確很跋扈,心胸也未必寬廣。郭松齡被滅後,原先是靶心的楊宇霆終於鬆了一口氣,在這個時候,心胸狹隘的人往往都想幹一件事,打擊報復跟仇人有關聯的各色人等。這麼幹,一來能出惡氣,二來能借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帶着這樣的心理,楊宇霆還真就找到了打擊報復的把柄。
啥把柄?
郭松齡那搜來的一箱子密信,全是郭軍勢盛時,奉軍各將領寫給郭松齡的。
楊宇霆心想,有這鐵證,打擊報復一批那還有什麼可說的。
於是乎,在張作霖召集的衆將均在的慶功會上,楊宇霆搬來了這要人命的箱子。
一聽跟郭松齡暗通的信件全在這裏,現場的氣氛頓時緊張微妙起來。
也就是說,在場的不少都跟郭松齡通過信。
張作霖這時候什麼反應呢?
很釋然,很大度,很坦誠,很直白。
跟郭鬼子有書信往來,這算得了什麼,大難臨頭誰不想保命,情況不妙時,咱老張自己不都準備跑了嘛!
把自己拉進去做了個墊背之後,張大帥直接下了個命令。
不看,一封也不看,現在就搬出去,澆上汽油一把火燒了,這一章就算徹底翻過去了。
命令一出口,在場諸位的內心可想而知。
將心比心,往後怎能還有二心!
相比之下,楊宇霆就渺小尷尬不得人心了。
這是對跟郭松齡有聯繫的,那跟着郭松齡一起反的那些人呢,這個後又該怎麼善?
吳俊升等老粗的意思,軍長和抵抗猛的旅長說什麼也得給宰了。
張作相不同意。
張作霖什麼態度呢?
讓小六子和韓麟春看着辦。
讓原領導看着辦,明擺着就是贊同張作相的意思。
兩位原領導在隨後的善後工作中幹得也很有風采。凡是與郭松齡確實關係鐵的,趕走不用;中下級當時只是奉命行事的一律不追求,照常任用;旅長以上的,被郭撤職的官復原職,其餘的考察後再做定論。
咱們要說的這位劉偉劉旅長就是在隨後的考察中出場的,原先他在奉軍中是旅長,郭松齡反奉時被提成了軍長,這說明什麼?跟着郭松齡幹得猛呀。
對這些人的考察其實主要就是質問。
爲什麼造反?
有的說,這是郭鬼子乾的,他是長官,我沒辦法。
有的直接說,這帳該找郭鬼子算。
總之,無辜和無奈成了衆人推卸責任的不二說辭。
只有問到劉偉的時候,有血性的一幕出現了。
劉偉,你說,你怎麼幹這不是人的事?
聽聽這位怎麼回答的,有不是人的長官,纔有不是人的部下!
就這一句話,這個男人贏得了尊重!
有血性,有勇氣,有敢認賬的氣魄是吧!那二旅旅長的位子還是你劉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