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 從2003年10月1日開始,滬港列車通關手續在上海站就可以辦理。乘客省去了中間停車的麻煩。赴港旅客依次通過檢驗檢疫、邊防檢查、海關檢查“三關”後,便能進入候車區域等待上車。

今 “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旅客乘坐滬港高鐵往來上海與香港,出入境手續均可在香港西九龍站內辦理,大大節省過關時間。

“滬港列車將成爲真正意義上的‘直通車’”,2003年8月30日新民晚報《滬港列車即將直通 鐵路上海站通關臨時口岸10月運行》一文報道說,鐵路上海站將設立通關臨時口岸,乘坐滬港列車的旅客,在上海站上車前便能辦妥出境通關手續,無須在列車駛到中途時,還要提着行李物品,在東莞常平口岸下車,去辦理通關手續,可省去諸多不便。

上海至廣州東(九龍)的99/100次列車,開行於1997年5月19日,隔日開行廣州東和九龍。滬港列車在試運行時,使用的是老式“綠皮車”,餐車、取暖都要靠燒煤,上海到九龍單程需要30個小時。正式運行後,列車車底更新爲進九龍25K型、廣州東折返的25G型。2008年,滬港列車車型全面換新成25T型直供電集便器車底,硬件設施不斷改進,既環保又舒適,兩人高包不僅有衛生間,還有沙發、電視等日用設施。

在驗關方式上,過去旅客要在東莞常平站辦理進出關手續,需拿好所有行李下車,辦好通關手續再上車,僅在東莞停車就要40多分鐘,非常辛苦。2003年10月1日開始,可以在上海站辦理通關手續,省去了中間停車的麻煩。赴港旅客依次通過檢驗檢疫、邊防檢查、海關檢查“三關”後,便能進入候車區域等待上車。

2003年,滬港列車已經變成了K99次,隔日開行一趟:12時25分從上海站發車,次日11時52分抵港,中途運行23小時27分鐘。運行途中監管嚴格——因爲中途要換機車頭、上水等,需停靠一些站點,但不上下旅客,沿途車站均實施封閉監管。旅客提前一個半小時辦理通關手續,開車前15分鐘停辦。設在龍門賓館的外事售票處,最早提前2個月出售K99次車票。北京東路、上海站和西藏路售票處預售10天內的K99次軟、硬臥車票。

綿延千里的鐵道線,猶如一條紐帶,把“東方明珠”與“東方之珠”緊緊連接在了一起。21年的時間,滬港列車先後經歷了由“快速(K99)”到“特快(T99)”“直快(Z99)”的升級換代。今年9月23日,上海虹橋至香港西九龍G99/100次高鐵列車開通——它途經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廣東、香港六地,沿途停靠杭州東、金華、上饒、南昌西、長沙南、韶關、廣州南、深圳北8個車站,行程1931公里,全車爲16節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其中,G99次14:10從上海虹橋站始發,當日22:28分到達香港西九龍站;G100次11:10從香港西九龍站始發,當日19:27到達上海虹橋站。

G99/100次高鐵列車,採用的是“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旅客乘坐高鐵往來內地與香港,出入境手續均可在香港西九龍站內辦理,大大節省過關時間。

滬港列車的車型在變、通關方式在變,但服務一如當初的高標準。李喆是1997年滬港列車開行的第一批乘務員,據她回憶:當時不少老人、殘疾人、兒童、孕婦由於乘坐飛機不方便,還是選擇乘坐火車赴港,“不少祖籍上海的香港老人,踏上滬港列車,聽到乘務員一聲‘儂好’的滬語問候,頓時備感親切。乘務員一路上的貼心服務,讓旅客還未到家就感受到家的溫暖。”

此次滬港高鐵通車前,鐵路上海客運段對乘務員進行了培訓,要求乘務員有較爲出色的英語及粵語能力。上海客運段還編制了《滬港高鐵旅客乘車寶典》,把“一地兩檢”出入境、沿線景點、滬港交通等旅客關注的信息印成宣傳冊。

首席記者 方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