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陳燦)12月1日,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新教育研究院新閱讀研究所指導,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古話今語文化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中華藏書文化論壇”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一層“百科·嫏嬛書房”舉行。此次論壇還舉行了《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首發儀式。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國家圖書館發展研究院院長、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主任、《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編委會主任李致忠,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鄔書林,全國政協常委、副祕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發表主旨講話。

據瞭解,2014年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支持“藏書文化傳播體系建設項目”,中華藏書文化論壇和《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是重點子項目。《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由蔣鳳君策劃,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甄選典籍層面,既注重經典、又兼顧全面,舉凡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各領域皆有顧及而擇其精要。

活動現場。

《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按經、史、子、集分類,經部10種、史部10種、子部40種、集部42種,共計102種。在版本層面,選自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上海圖書館、遼寧圖書館等館藏珍善本,全部爲國家特級、一級文物,其中唐版1種、宋版38種、金版1種、蒙古版3種、元版18種、明版30種、清版11種;歷代版本目錄學家寶重的宋元和明清原刊、再刻、遞修本,泥活字、銅活字、木活字本,及批註本、套印本、抄本等,各類珍善本、孤本大都有所體現。在印製層面,以華寶齋傳承的下來的傳統方式,通過高仿真影印技術,並用礦物顏料代替化學油墨,使印製出來的古籍不僅與原書俱無二致,而且可望千百年永不變色;對用紙、裝幀乃至書衣也都極盡講究,務使之滿足“原典再造”的水準。

此次活動由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胡洪俠主持。活動前夕《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總顧問陳奎元、周南,編委會主任李致忠都爲本次論壇專門賀詞。李致忠從何爲書籍,何爲經典,如何進行的經典著作的甄選進行了專業解讀和舉例說明,同時提到《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僅下真跡一等,編委會以“選目精要,選本精當、製作精善”的“三精”原則下重新還原出版、讓更多的讀者能夠觸摸原典、閱讀原典、繼而收藏原典,從這一點可謂又上真跡一等。

鄔書林對《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首發表示祝賀,認爲這套善本再造的出版亦可告慰已經去世的華寶齋創始人蔣放年先生。他指出國家從建國初期開始就非常重視對古籍的整理,中國的若干個出版五年計劃裏古籍整理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中國古籍書目24萬種,未來兩三個五年計劃會繼續整理數千種。王能憲表示,《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叢書是真正意義上的”再造“,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重大收穫,是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好事,是讓古籍活下來的一種有效嘗試和成功範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