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一場主題爲“致敬英雄·矚望春天”的支援湖北抗疫故事線上分享會在河北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舉行。來自河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唐勇博士、老年病科的王娜護士長和河北廣播電視臺河北新聞聯播欄目組隨隊記者張文敏,向400餘名河傳學子講述了他們在武漢抗擊疫情的難忘歲月。

唐勇博士於2月19日接到赴武漢的任務後,作爲內分泌科副主任的他,有點擔心自己的專業難以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發揮更大作用,但是到達武漢後,和一名患者之間的故事,讓他打消了這一顧慮。那是一名4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病情一直得不到緩解,日益加重,不得不從江南醫院輾轉住到唐勇醫生所在的中南醫院。唐勇醫生在第一次看到這名患者的化驗單後,有一個指標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判斷這名患者身患糖尿病,但是患者說他從來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在這次染病後的多次檢查中,也沒人跟他說過糖尿病的問題。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唐勇給患者的治療方案中加入了針對糖尿病的藥物,很快,患者的新冠肺炎症狀得到了控制,並開始一天天好轉,最後痊癒出院。

“我不算英雄,只是在一個特殊時期去了一個特殊的地方,這是作爲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其實這是一場人民戰爭,在這場戰疫中,每個人都是英雄。”唐勇醫生說。

王娜護士長和唐勇醫生一樣,也是第七批赴湖北醫療隊隊員。她說:“我是一名有着18年黨齡的老黨員,這次到抗擊疫情一線去,到最需要醫護人員的地方去,我是主動請戰的。”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裏,她發現,患者的病痛不僅來自身體,更來自內心。只有把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結合起來,才能讓患者早日康復。於是,她向石家莊的親朋好友發出倡議,讓學校的老師組織孩子們每人照一張笑臉的照片、畫一幅送給新冠肺炎患者的畫,讓手工藝人們送去剪紙,讓書法家們揮毫潑墨送去慰問和祝福……在王娜護士長的娓娓道來中,身處各地卻在這同一時刻聆聽的河傳學子們,無法送上熱烈的掌聲,只能送上一個個贊,一句句“向英雄致敬”的發自內心的讚美。

作爲河北唯一一位赴武漢的記者張文敏,從1月30日起就已經作爲省級媒體的第一位電視臺記者,到收治新冠肺炎病例的定點醫院進行了採訪。到了武漢後,每天他和醫護人員們一樣穿着厚厚的防護服,戰鬥在新聞現場。他說:“這一刻每個人所經歷的,可能都是一生中的唯一,我要竭盡全力錄下每一個鏡頭,留下每一個身影,記住每一個畫面。”

40余天的採訪報道,張文敏記者的體重下降了十斤,經常因爲戴防護面罩時間過長,造成缺氧而頭痛難忍,但他毫無怨言,他說:“記者所經歷的,就是醫生、志願者正在經歷的。這樣寫出的報道會更有溫度、力度和深度。”

在武漢採訪報道的日子裏,他看着白天安靜的武漢,有時會產生深深憂慮,但每當深夜寫稿累了拉開賓館的窗簾,看着萬家燈火時,那一刻他又被治癒着,因爲他知道每個亮着燈光的窗口都是一個煙火人家,是生命和希望。

情深深意綿綿,不知不覺中,分享會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學子們的“雲掌聲”和暖心的文字還在不停地上傳着,三位英雄的故事似乎還沒有聽夠,但也不得不道別了。唐勇博士叮囑同學們“常通風、戴口罩、勤洗手”;王娜護士長寄語河傳學子:“請相信宣傳工作的魅力,它會喚醒和感染更多的人”;張文敏記者鼓勵大家:“你要不停地去努力,可能不會實現你的夢想,但會無限地接近你的夢想。”

(通訊員竇玉英、劉心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