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两句心学,能够通达之后,可以知善恶,去除私欲。

在王阳明的心学中,对于知善恶,去除私欲,有着非常深的一种理解。王阳明认为,世间并没有善恶之分,也没有为善除恶之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其实在王阳明看来,并非完全的正确。人心是本可以善也可以恶的,掺杂私欲就是恶,遵循自然发展就是一种善。

王阳明的两句心学,能够通达之后,可以知善恶,去除私欲

王阳明的两句心学,真正理解,并且悟透之后,两句心学可以知善恶,去除自己的私欲。

诚意只是寻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

所谓的善恶并非自己的本心,而是自己本心在周边的环境之下影响,根据自己的本性而产生的一种方式行为。并非有善恶之分,所谓的善恶并不是本性,而是一种习惯。

本性是外在的东西,或许平时感觉不到本性的存在。但是本性与本性暗中操控着自己,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一个人的习惯,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

王阳明的两句心学,能够通达之后,可以知善恶,去除私欲

在更多的时候,人需要保留一份本心,最优秀的东西是在自己内心中。大浪淘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很多人都是经历过浮华之后,才能意识到本尊的可贵。玉不琢不成器,保留自己人性中的单纯与朴实,不要破坏自然的一种本质,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点。

孔子曾经在论语中就说,人要素如一张白纸,不要沾染任何颜色。一开始的思想是非常纯净,非常值得学习的。没有向善也没有向着恶,用这样一种态度来为人处事的时候,对于一个人来说才是非常的重要。

王阳明的两句心学,能够通达之后,可以知善恶,去除私欲

心即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理。不合于理,就是存有私心。

王阳明曾经在回复学生的一封来信时是这样说的:诚是心的本体,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功夫。为人处事的时候,不娇柔,不造作,不过分修饰,保留一份初心,才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一些影响,光明磊落的人自然能够坦白纯洁。

王阳明一生最擅长的就是写信,大概那个时候是和学生在异地分离。经常以书信沟通,学生有很多问题,都是以书信的形式向王阳明介绍,所以王阳明的心学中,有一部分就是从王阳明的书信中所总结出来的。

王阳明的两句心学,能够通达之后,可以知善恶,去除私欲

我们就拿学音乐这一个事情去介绍王阳明的这句话比较,有一些人当歌星,做到很高的一种境界,而有些人却是碌碌无为一生,并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呈现出来。

那就是因为在很多人学音乐的时候,刚开始学的是技巧,但是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技巧,就会减少感情的一种表达。而对于音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表达。有一些人就是因为技巧学得太多,而导致丧失了情感表达的真理。

人生也是这样,很多人玩弄自己的才智,并没有保留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心上面模糊了太多的东西,只会让自己失去了理智,无法安然的去生活。

王阳明的两句心学,能够通达之后,可以知善恶,去除私欲

当我们存在于这个生活中,当你被一些事情所污染,遮住自己内心的时候。无法去除自己的私心私欲,这样的内心难于保持内心的清静,我们需要改正这一点,慢慢呈现出自己本身的一种本性与本性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