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兩句心學,能夠通達之後,可以知善惡,去除私慾。

在王陽明的心學中,對於知善惡,去除私慾,有着非常深的一種理解。王陽明認爲,世間並沒有善惡之分,也沒有爲善除惡之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其實在王陽明看來,並非完全的正確。人心是本可以善也可以惡的,摻雜私慾就是惡,遵循自然發展就是一種善。

王陽明的兩句心學,能夠通達之後,可以知善惡,去除私慾

王陽明的兩句心學,真正理解,並且悟透之後,兩句心學可以知善惡,去除自己的私慾。

誠意只是尋天理,雖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

所謂的善惡並非自己的本心,而是自己本心在周邊的環境之下影響,根據自己的本性而產生的一種方式行爲。並非有善惡之分,所謂的善惡並不是本性,而是一種習慣。

本性是外在的東西,或許平時感覺不到本性的存在。但是本性與本性暗中操控着自己,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一個人的習慣,影響着一個人的人生。

王陽明的兩句心學,能夠通達之後,可以知善惡,去除私慾

在更多的時候,人需要保留一份本心,最優秀的東西是在自己內心中。大浪淘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很多人都是經歷過浮華之後,才能意識到本尊的可貴。玉不琢不成器,保留自己人性中的單純與樸實,不要破壞自然的一種本質,這纔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一點。

孔子曾經在論語中就說,人要素如一張白紙,不要沾染任何顏色。一開始的思想是非常純淨,非常值得學習的。沒有向善也沒有向着惡,用這樣一種態度來爲人處事的時候,對於一個人來說纔是非常的重要。

王陽明的兩句心學,能夠通達之後,可以知善惡,去除私慾

心即理,沒有私心,就是合於理。不合於理,就是存有私心。

王陽明曾經在回覆學生的一封來信時是這樣說的:誠是心的本體,恢復心的本體就是思誠的功夫。爲人處事的時候,不嬌柔,不造作,不過分修飾,保留一份初心,纔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一些影響,光明磊落的人自然能夠坦白純潔。

王陽明一生最擅長的就是寫信,大概那個時候是和學生在異地分離。經常以書信溝通,學生有很多問題,都是以書信的形式向王陽明介紹,所以王陽明的心學中,有一部分就是從王陽明的書信中所總結出來的。

王陽明的兩句心學,能夠通達之後,可以知善惡,去除私慾

我們就拿學音樂這一個事情去介紹王陽明的這句話比較,有一些人當歌星,做到很高的一種境界,而有些人卻是碌碌無爲一生,並沒有什麼好的作品呈現出來。

那就是因爲在很多人學音樂的時候,剛開始學的是技巧,但是技巧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些花裏胡哨的技巧,就會減少感情的一種表達。而對於音樂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表達。有一些人就是因爲技巧學得太多,而導致喪失了情感表達的真理。

人生也是這樣,很多人玩弄自己的才智,並沒有保留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心上面模糊了太多的東西,只會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無法安然的去生活。

王陽明的兩句心學,能夠通達之後,可以知善惡,去除私慾

當我們存在於這個生活中,當你被一些事情所污染,遮住自己內心的時候。無法去除自己的私心私慾,這樣的內心難於保持內心的清靜,我們需要改正這一點,慢慢呈現出自己本身的一種本性與本性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