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如水岁月,稍纵即逝,高考陪伴,无限感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来不去,无对无错,记录下来,留住刹那~

伴你行-110:觉察是最重要的

一大早迷迷糊糊爬起来,开车送小伙子去学校。路上说了几句话,小伙告诉我“你嘴里气味不好闻”。这话真是提醒的好,我立马闭嘴不言。

我知道这是很可能的。就像有时候午饭吃包子就着大蒜瓣,吃的时候那叫一个带劲,吃完别人闻起来那叫一个屏息加无奈,那些觉察者会有意识控制闭嘴少说。

觉察是最重要的,拔苗助长者,掩耳盗铃者,南辕北辙者,可以说都在觉察这一环节出了问题。

觉察属于心理状态范畴,涉及意识这个概念。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音乐),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如觉得舒服,感到饥饿、疲劳);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例如,人们可以有选择的注意,以适应感觉通道的容量;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解释,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等等。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和梦等。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如自动化了的行为就常常不在意识的控制下进行;有时没有注意到某种外界的刺激,但它却对人发生了影响,也就是既可以有无意识的行为,也可以有对刺激的无意识。

我们看到那些不愉快的行为,比如抠鼻子,挖耳朵,晃动腿,以及口头禅,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行为者毫不在意,处于无意识状态,也就是没有觉察,长久后成为习惯,习惯成为自然,改变也就很难。

我有过也还有很多坏毛病,各种各样不良习惯,就在于缺少意识,没有觉察,就像一个撒谎成性的人,自己说着谎话脸不红心不跳,自以为高明,其实外人稍一注意就会看的清楚,因为人虽然不善于觉察自己毛病,却是最善于发现别人问题的。

区别在于有人发现了不说,有人发现了忍不住说。说与不说,又是一种觉察。

如果觉察到了自己不良嗜好或行为,如何改变呢?

这又涉及到动机问题。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重要的是,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它就会推动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活动的动机便产生了。

动机的产生又要以意识到的需要为前提。好比我需要意识到早上没有刷牙,才能知道需要少说多做,及时补上这个环节的行动,也就是动机的产生。

又比如,希言自然。少说话,简洁说,精炼说,说结果,说重点,又需要有意识的去觉察别人的反应,认识到别人的不胜其烦的清净需要,反过来自律,有意识的有行为动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知道自己在山中,清楚自己在井里,明白自己在坑中,才有可能会跳出来。

紧张学习备考的小伙子,要觉察状态如何,目标如何,优劣何在,我们日常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佛者,觉悟者也。觉察乃觉悟的基础,没有觉察,所谓智慧追求都是空谈。2017.2.17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