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讀:油菜田邊的一種野菜,俗稱“野臘菜”,醃酸菜堪稱一絕。如果您在農田邊見到野臘菜,不妨挖點回去醃酸菜,可以將它連根除去,避免它危害自家農田的農作物。

#野生植物知識#
導讀:油菜田邊的一種野菜,俗稱“野臘菜”,醃酸菜堪稱一絕
在農村,很多人都會醃酸菜,雪裏蕻、芥菜等都是醃酸菜的好材料,但每年到了冬季油菜田綠油油一片的時候,人們就知道,最適合醃酸菜的那種野菜又到了採挖的季節。村裏的老農民稱之爲“野臘菜”,既然有個臘字,自然代表寒冬臘月纔是它的生長旺季。
野臘菜在農村野外十分常見,它是一種不怕冷的野菜,冬季和初春季節長得尤其好。農民的油菜田邊最容易發現野臘菜,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很容易將它誤認爲油菜,而且它開花的時候也和油菜花十分相似,實際上它是野生野長的草,還具有很強的侵略性,農民見到它最好是把它挖掉。
野臘菜學名野芥菜,也是十字花科的植物,有些省份也叫它野蓋菜、黃蓋菜,因爲它長勢兇猛,植株長得又十分高大,將農民種植的農作物都蓋住了。
野臘菜全國各地都有分佈,在西北地區,因爲它對豆類、小麥等作物危害極大,當地農民視它爲害草,每年都想盡辦法除掉它。
但是在江南一帶,野臘菜卻是極佳的野菜,農村主婦們擅長將野臘菜製作成酸菜、梅乾菜,味道鮮美,香味獨特,不管是炒食還是蒸肉,都堪稱一絕。
野臘菜不適合生喫或者直接炒,因爲它帶有苦澀味道和芥菜獨有的辣味,這種青澀味道當蔬菜來喫一般人是受不了的,所以只能用來做醃菜。
每家做醃菜的做法都略有不同,但大體上是一樣的。去野外挑選那些葉片大,長得茂盛粗壯的野臘菜,從底部砍斷,如果只醃一小罈子的話,砍七八棵野臘菜就夠了。然後將野臘菜放在太陽底下曬,把它的葉片曬蔫,如果太陽大的話,一天的時間足夠了。
冬季雖然總是陰雨綿綿,但總有那麼幾天日頭大的時候。曬蔫之後洗去浮塵、泥土,再將它們晾乾水分。接下來可以選擇兩種醃製方法,一種是將野臘菜切碎了醃,另外一種是保持完整的形狀,整棵醃製。
這兩種方法都是可行的,切碎了更入味,整棵醃製的話到時候取出來比較完整,香味也更濃郁,各有優勢。
醃好的野臘菜顏色爲棕色,此時還不能直接喫,因爲鹽味比較重,最好先用水淘洗一下,去掉鹽味,然後再和肉、辣椒等一起爆炒,連鹽都不用加了。在大火和油的作用下,野臘菜的香味被激發出來,香氣四溢,聞到都要流口水。
雖說醃酸菜鹽味重最好少喫,但是這新制的野臘菜沒有人能拒絕得了,每次家裏有這道菜都能多喫一碗飯。
現在這個季節的野臘菜長得非常好,在油菜田旁邊轉一圈就能挖一簍子。等到3月份,氣溫上升到十幾度之後,野臘菜就要開始出菜薹了。它的菜薹雖然看着脆生生挺嫩的,但是味道青澀又苦,沒辦法喫。長出菜薹的野臘菜準備開花了,這時候已經太老了,不能再醃製了。
如果您在農田邊見到野臘菜,不妨挖點回去醃酸菜,可以將它連根除去,避免它危害自家農田的農作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