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衝攻擊是傳統上對於水面艦船一種比較有效的攻擊手段,這種攻擊模式主要是利用攻擊機或轟炸機大角度俯衝時速度加快、與目標夾角小而導致敵方防空火力難以瞄準和攻擊,以此實現攻擊的突然性。同時,大角度俯衝時攻擊機與目標相對位移較小,因此也能夠提升攻擊精確度。在《決戰中途島》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美軍的艦載機在攻擊日本航母的時候基本都是採用俯衝式攻擊,雖然要突破航母的近防系統,但是俯衝式攻擊只要把炸彈丟到航母甲板,就可以對航母造成致命性打擊。


隨着艦載近防武器系統的發展,攻擊機臨近海上目標上空投彈風險越來越大,而艦載遠程防空系統的出現乾脆將防空圈延伸到了200千米以外。因此,現代攻擊機已經很難突破敵方艦隊防空體系到航母上空進行俯衝攻擊,但這並不意味着俯衝攻擊已經消失。


雖然攻擊機或轟炸機目前需要在遠距離上發射反艦導彈才能對敵方航母產生威脅,但俯衝攻擊的價值對於反艦導彈同樣非常重要。現代空射反艦導彈往往採用高—低—高的彈道,即載機在高高度發射、隨後反艦導彈俯衝到低空掠海飛行、在接近目標時拉起並俯衝。


這種彈道其實與攻擊機的俯衝轟炸過程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是利用了高空俯衝時突防能力強的特性提升攻擊成功幾率。另一種比較特殊的俯衝攻擊是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彈道導彈在進入中段之前一直處於上升飛行階段,在進入中段後進入下落彈道、直接向目標運動,此時的反艦彈道導彈可以視爲持續進行俯衝攻擊,因此遭到攔截的幾率更低。


因爲彈道導彈體積小,氣動佈局設計阻力相對於戰鬥機更小,速度更快,對於航母的攔截系統來講更難攔截,這樣打擊效果會更加出衆。相對於戰機的俯衝攻擊,反艦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不是沒有缺點。缺點就是不能像攻擊機那樣隨時掌控航母動向,可以適時發起攻擊。對於打擊大型水面移動目標,目前還沒有實戰案例,如果跟蹤航母,並能在終端及時採取末端變軌也是反艦導彈面臨的考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