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流通領域中的錢幣以銀元和紙幣爲主,以鎳幣爲輔,鎳幣主要是小面值錢幣,隨着袁大頭銀元收藏熱,民國鎳幣的價格也開始上漲,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民國鎳幣。

民國鎳幣的發行

在1914年2月8日,國民政府公佈發行1種5分鎳幣。民國24年時又發行了5分、10分、20分3種鎳幣。當時,省內市場流通使用鎳幣較少,直到1936年時,中央銀行才運來了第一批鎳幣1萬元。因數量不多,不夠分配。後運到的第二批鎳幣有5萬元,幣值有5分、10分、20分3種。其中,5分幣有2萬元,10分幣和20分幣各1.5萬元。中央銀行通知各銀行、錢莊掛牌代換鎳幣。

在1936年7月,中央銀行轉達了財政部的決定:在新輔幣(鎳幣)未普及流通前,舊銀角仍可按市價流通使用,如要求收兌銀角的,應估定成色、規定兌換標準,委託中央、中國、交通三個銀行及分支機構代兌。新輔幣的使用規定,按十進制單位計算:法幣1元可以兌5分鎳幣20枚、10分鎳幣10枚、20分鎳幣5枚。

民國鎳幣的材質

民國鎳幣的成色是鎳18%,銅55%,鋅27%。

新版鎳幣的發行

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宣佈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隨後發行可在市場上流通的21種版別的鎳幣;但其實早在1935年初,民國政府已經委派美國費城造幣廠鑄造伍分,拾分,廿分的鎳幣每種11枚,送交國民政府呈遞樣品。

國民政府時期制幣事宜多與美國方面往來,如中央造幣廠之籌建,開工後之管理等皆得力於美方。「船洋」模具自始至終,全數由費城造幣廠供應。民國二十四年鎳幣試製亦由該廠爲之,民國二十五年起由上海中央造幣廠生產。

1935年末,上海中央造幣廠正式鑄造鎳幣,鎳幣開始大量在流通領域流通。

關於民國鎳幣的收藏

我們從上面可以瞭解到,民國早期的鎳幣發行數量比較少,到民國後期,鎳幣開始大量發行流通,因此,民國早期的鎳幣收藏價值要高於民國晚期的鎳幣。

本文來源:忠藏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