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什麼是疲、酸、脹等的感覺嗎?它們又按警示你哪些亞健康的狀態,需要引起重視,避免更嚴重的擴展?帶大家深入瞭解這些常用來形容身體不適的詞語,並揭祕它們與身體疾病的內在關聯。

中醫點評

1、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2、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3、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4、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5、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爲有血淤。

6、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一、疼téng

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一種不適感覺。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與“痛”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先來看看漢字是如何解釋的。

疼,外面是一個病字旁,裏邊是一個冬。冬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

《黃帝內經》解釋:“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寒超過了熱,而導致骨頭疼肉緊枯。因此,可以理解爲,由過寒引起的身體不適之感覺。

中醫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療法。因此,對於疼,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時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適,要用熱來解決。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傷、凍傷、風寒感冒等,大都與寒冷有關。

二、痛tòng

痛,是病字旁,裏邊是一個甬字,“甬”,路也。痛可以理解爲,它是由於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體內的路則是指經絡,以及一切與之相關的血管、淋巴等各種管道。

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問題,大都是由於受寒涼,導致經絡堵住,經血下行不暢。那解決的方法,就是要把通路打通。中醫認爲,“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三、癢yǎng

在古字中“羊”和“陽”是相通的。在中醫裏,陽與人的生命關係密切。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那陽在病裏旁裏,說明陽氣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癢,實際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種臨界狀態。

什麼情況下人體會癢呢?

1.長傷口時,人會癢,說明氣血在通達到傷口時,受到一定的阻礙,不順。

    2.人體從一股暖流,變成無數條暖流時,就會感覺癢。

    3.還有人的後背也經常會癢,也就有人發明了癢癢撓這種工具。那這種癢是因爲人體的陽氣在往外頂體內的溼。在頂的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經絡不是很暢通,因此,會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會癢。

    對於皮膚癢,很多人都愛用激素,其實,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當你面對癢的時候,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撓,而這個撓的過程,其實也是疏通經絡的過程。只不過,這是在表皮。而更深層、更好的辦法,就是刮痧,讓更深層的寒溼出來。如果原來痛,現在變成癢了,其實,說明你的身體在向好的方向轉換。反之,原來癢,後來變成痛了,那就說明向壞的方向轉換。

    四、酸suān

    酸字的左邊是一個酉,右側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對應的是17-19點,剛好是腎經當值。而“夋”字,意爲:“行走遲緩的樣子”。所以,在人體上,基本可以理解爲腎虛了。

    我們身體最容易酸的地方是腰,在中醫裏,腰爲腎之府。所以,腰痠,大體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腎虛了,我們身體代謝緩慢了。

    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爬山之後,腿很容易酸,其實,這也是身體血液中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而中醫認爲,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還是和腎虛有關。

    酸其實和癢一樣,也是一種身體的臨界狀態,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壞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

    對於酸,解決的方案,就是加溫和加速,熱敷和按摩,對緩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時,枸杞也是強腎的佳品。強壯腎,纔是解決酸的根本之道。因爲,你很少聽小孩說他腰痠的。因爲他們一個個都是腎氣十足。

    五、脹zhàng

    脹是肉月旁加一個長字。主要是指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它和腫基本上是同意。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

    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內在是由於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

    六、麻má

    麻,也是一種病態,病字旁裏一個林。我們一般感覺到麻的時候是肢體被壓的時間過長以後,導致氣血供應不上而使肌體產生不適之感

    “林”字爲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在中醫裏,肝藏血主木,加一個“病”字旁,說明肝臟血不是正常的匯聚。

    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匯聚引起的。

    七、疲pí

    疲,病字旁裏一個皮字。疲字的主義:懈怠,不起勁。

    皮在中醫裏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醫裏能協助“君主之官”的心調節氣血運行是相傅之官。疲多從外在表現出來,比如疲軟等,是看得見和摸得着的。

    八、乏fá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無能。缺則是指缺氣血。與疲不同,乏,多爲身體內在的感覺。比如我們可以說:“我今天很乏”,這是一種內心的感受,而不能說,“我今天很疲”。

    如果說我很疲乏,則是指身體由外到內都打不起精神來。疲和乏都與我們氣血不足有關。解決的方法,需要綜合調理了。

    九、飢 ji

    飢,一個食字旁,加一個幾。什麼意思呢?肯定和食物有關。“幾”像什麼,是不是像蠶在蠕動。因此,理解飢,可以想像爲,因食物而產生的生理反應,產生的腸胃的蠕動。因此會有“飢腸轆轆”這麼一個詞組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飢更代表着人體那種條件反射式的腸胃蠕動。

    十、餓 e

    什麼是“餓”呢?一個食字旁,加一個我字。官方解釋是更嚴重的飢。本義:飢之甚。

    按:在古代,“飢”與“餓”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別。“飢”指一般的肚子餓;“餓”是嚴重的飢餓。我個人理解,飢與餓最大的區別在於,飢主要是因食物產生的生理反應;而餓,則是因食物產生的精神層面的反應。換言之,餓就是“我想喫”的意思。

    要想解決飢餓感的問題,一定要先解決排毒的問題。很多人都只顧上面,只顧進補,而不顧下面,不顧排出,這是對養生的一大錯誤理解。如果你沒有強烈的飢餓感,你喫再多的東西,也不會被人體吸收。只有當你飢餓感很強時,你即使喫非常普通的飯菜,也能吸收到大自然給予的食物之精華。

    飢和餓,在英文中,都用“hungry”來表示,但在中文裏,還是有不少區別的,這就是中國文化,可以非常精準地表達我們內心的意思。

    十一、勞lao

    “勞”,是勞的繁體字。而“勞”字的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燈火通明;中間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間勞作。本義:努力勞動;使受辛苦。你可以理解爲用力過火了。畢竟三個火,更能代表勞的本意。

    在中醫裏,如何理解“勞”字呢?最好的解釋就是“五勞七傷”。

    五勞:“素問”五勞所傷,久視傷血(心),久臥傷氣(肺),久坐傷肉(脾),久立傷骨(腎),久行傷筋(肝),是謂五勞所傷。

    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溼地傷腎,行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

    因此,“勞”這個字,和“久”是有關係的,不管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如果持續過了,就是勞。比如“過勞死”,就最能形象地理解勞這個字了。還有我們現代人得的頸椎病、腰椎病,都是和持續地坐着用電腦、開車等有關係,這些病,都是積勞成疾的結果。

    十二、累lei

    累字的結構是,上邊一個“田”,下邊一個“糸”mì(音“密”)。那“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基本字義1. 細絲。2. 幺。3. 微小。4. 量詞,絲的二分之一。詳細字義〈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絲束的緒,一端象絲束的頭,中間是絲絞。本義:細絲) 同本義 [fine silk]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說文》。

    當我們知道了“糸”的意思,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累了。這就好比,我們用一根很細的絲,來頂着一大塊田地,這懸殊的力量對比,本身就說明一個不協調。因此,累,可以被理解爲身體無法承受的壓力。從官方辭典中,我們可以看到:累的基本字義:1. 疲乏,過勞:勞~。~乏;2. 使疲勞:病剛好,別再~着。

    和“勞”那種“久”引起的身體不適不同,“累”其實是一種短期形成的身體不適。比如說,我今天走了一天的路,你可以說,“我累了”,而不能說,“我勞了”。累可以睡完一覺,馬上恢復過來,但勞卻不行。比如,如果你是天天用電腦,最後導致頸椎病,那就不是“累”造成的了,而是“勞”。積勞,一定會成疾。

    你可以這樣理解,持續的“累”,最後就會變成“勞”。換句話說,“勞”是由持續的“累”引起的。

    十三、聰cong

    聰,左邊是一個耳,右邊是一個總。在中醫裏,什麼開竅於耳呢?對,腎開竅於耳。

    因此,官網解釋爲:基本字義:1. 聽覺:失~。2. 聽覺靈敏:耳~目明。3. 心思靈敏:~明。~睿。~慧。~穎。可以看出,“聰”確實和聽力有關。

    左邊耳,右邊總,你可以理解“聰”這種狀態爲人腎氣最足時。爲什麼大家都說這孩子聰明,而很少有人歲數大的人說這句話,而改用“智慧”了呢?實際上,“聰”多來自於先天的,也就是從父母的精血那繼承過來的,而智慧,則多來自於後天努力形成的。爲什麼人老了,聽力就慢慢下降了,那是和腎氣衰竭有關。原來這種老年人得的疾病,也就是功能退化,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也有了,這就是未老先衰的結果。

    這和現代人不注重養生,過度消耗自己的腎氣有關。

    十四、明ming

    明是什麼?日和月,加在一起就是明。我們都說耳聰目明,那在中醫裏,誰和明有關?對,肝!因爲“肝開竅於目,目受血而視”。

    今天,從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醫角度,帶大家深入瞭解這些常用來形容身體不適的詞語,並揭祕它們與身體疾病的內在關聯。

    由文可見,人體和各種不適症狀,從漢字的構成上大體可略見一斑。基本都與病字旁相關聯。而且多與寒、外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有關。所以,《黃帝內經》之所以強調經絡,也就不言而喻了。

    分享是一種美德 ~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