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他們把孩子捧上了天。把釋放孩子的“天性”當做必然、當做合法、當做理所應當。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孩子沒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熊、野蠻、沒教養、沒規矩成了這類孩子的最好代名詞。

1

某電影院裏,大家在認真觀影,只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來跳去,時不時大笑一聲,從進場到現在,鬧了差不多半小時,他的媽媽就在旁邊。旁邊的一個大人有點受不了,對孩子的媽媽說:“能不能管下你的孩子,太吵了。”孩子的媽媽頭也沒回說,孩子天生就這樣啊!然後繼續觀影。

之後,孩子離開座位,在電影院跑來跑去,跑了一會兒,累了,卻發現找不到媽媽了,裏面太黑了。然後哭着喊媽媽。喊了幾聲,沒人回應,一位陌生男子衝他吼道:你媽媽死了!孩子愣在那裏,不敢動彈。在中國,有種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都可以歸之爲天性,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辯駁、不可壓制。一位清華教授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02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

江蘇無錫的一家火鍋店,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只有一個小孩在走道里跑來跑去,從這頭跑到那頭,又從那頭跑到這頭。他的媽媽就慢悠悠地跟在後面,沒有責罵,更沒有制止。在跑到一處拐角的時候,恰好撞上了轉彎的服務員,服務員的手上還有一鍋烤魚,孩子的額頭剛好貼到滾燙的烤魚鍋上,悲劇瞬間發生,孩子多處被燙傷。

事後,孩子的父母在未經過任何鑑定,也沒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況下,態度囂張地索取39萬賠償:“錢不錢的不重要,誰家小孩被燙成這樣不值39萬?”孩子和父母的責任甩得一乾二淨。

爲什麼中國的孩子普遍缺乏規則意識?因爲在很多父母眼裏,孩子的天性高於規則。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孩子無視規則,也有越來越多的悲劇因此而釀成。

03

孩子沒有敬畏意識

就在前幾天,湖南隆回發生了一起殺人事件,一名73歲的老奶奶被人殺死在自家門口,民警立即趕往現場,不到5個小時,案件即被破獲:殺人的是名小孩,13歲。案發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頓責罵。小孩二話不說,拿起門口的一把篾刀,徑直衝向老奶奶,用盡全身的力氣,朝着老人頭上就是一刀,老人當場死亡。隨後,這名小孩又將老人身上的700塊錢搜走,最後逃離現場。

留守兒童,算是最徹底的放養,沒人照顧,更沒人管,天性算是得到了最徹底的釋放,最後的結果,以悲劇收場,連最正常的成長都無法完成。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個惡魔,在沒有約束與管教的前提下,無條件的放養、釋放,只會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04

孩子沒有自律意識

作家毛南見過一位媽媽,很普通的一個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說是讀了某位著名專家的書之後,決定效仿他的育兒方法——放養。幾點起牀,幾點睡覺,媽媽從來不管,因爲她覺得孩子有對自己負責的意識;至於學習成績,興趣是最關鍵的,決不做任何強求。

結果呢?三年後,悲劇發生了,成績就不說了,本來還是中等偏上,三年過後,基本都是墊底,別的孩子都有一到兩項特長,她的孩子呢?沒有任何特長。打遊戲倒是很厲害,別的孩子從不帶手機去學校,她的孩子從來不管,每天玩手遊的時間超過八個小時,上學經常遲到,一次還悄悄往遊戲衝了兩千塊錢……她不明白,爲什麼這麼好的教育方法,到頭來會是這種結果?

被放養毀掉的孩子,又何止這一位。

我從不懷疑,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識;我懷疑的是,孩子的自律意識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卻被很多父母無限誇大。可能到最後,不是孩子控制了命運,而是手機控制了孩子。一個不懂得自律的孩子,是永遠不會有未來的,放養、釋放,只會讓孩子喪失最基本的控制力。在將來,這樣的孩子沒有任何競爭力。

05

孩子沒有教養

網上見過一個段子,一名女生在排隊買奶茶,排得好好的,突然跑來了一個孩子,7、8歲的模樣,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他的媽媽就在後面。女生看不下去,這麼小就這樣,以後還得了,質問他媽媽,你是怎麼管教小孩的。他媽媽滿不在乎的說,孩子就這樣,你讓一下嘍。女生冷不丁地來了一句:“憑什麼要讓他?他長那麼醜!”他媽媽氣得臉都青了,拉着孩子就往外走了。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無作爲的父母。對於孩子的任性和無知,他們選擇了閉眼,也選擇了放棄作爲父母的責任。他們肯定沒想到,放養的背後,一定是熊,一定是任性,沒有例外。

06

最無力的教育:放養

這些年,放養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樂、要自由、要釋放他們最完美的天性、要讓他們獨立自由地成長。看上去很美,實際卻糟糕得透頂。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養”,他們眼中的放養,其實是放棄、是放縱,最後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書中寫道: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大致可以理解爲“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看吧,被你們捧上天的“放養”,不過是美國底層人民無奈的選擇罷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國人一樣,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去教育他們的孩子。背後而且更嚴峻的現實是:放養出來的孩子,根本沒有實力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競爭,放養的代價可能是,你將永遠失去上升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其實,任何國家都一樣,成功教育從來就不是放養出來的!

07

不能越過“界”

教育學者丁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前段時間,她家裏來了一位美國客人——一位三年級的小姑娘。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樣,小姑娘對糖果沒有絲毫的抵抗力,喫完第一顆,還想喫第二顆。她問媽媽,是否可以。媽媽很明確地說,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靜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歡講國外的教育多麼自由、多麼先進、多麼地尊重孩子的意願,卻有意無意忽略掉了,這自由的前面,還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邊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堅決不能做。

奧巴馬曾是美國總統,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但有一個身份更令他自豪——兩個孩子的父親,奧巴馬對孩子的教育,堪稱美國精英教育的典範。奧巴馬有兩個女兒,在她們分別10歲和7歲的時候,他制定了九條家規,內容並不複雜,但操作性強,而且極具意義:

家規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家規2:一定要鋪牀,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家規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衝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牀並穿衣服;

家規4: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家規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週1美元;

家規6: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家規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家規8: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

家規9:不準追星。

這樣看下來,你會發現奧巴馬最重視的還是規則的養成,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實實可以操作的事情。

父母應該給與孩子自由,但這個自由不是無限制、無規則、無節制的,更不是縱容和無作爲。一定的釋放和寬容沒有錯,但在釋放的面前,必須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堅決不能跨越。

(本文由@知心媽媽推薦,選自微信公衆號“國館”,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延伸閱讀:

孩子的一生中,藏着媽媽的教養

孩子的吶喊,是否能讓家長反思中國式教養的悲哀?

白巖松的閱讀故事和觀點值得告訴孩子:真正的教養,就是爲別人着想的善良

地鐵上一張偷拍照刷爆朋友圈:你的教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爲什麼你的孩子沒教養?一組漫畫驚醒千萬家長!

這32條教養禮儀,老師家長快快教給孩子

養育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24個黃金教育法則

家長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決定了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我允許你不優秀,但不允許你沒教養!家長必看!

哈佛教授丘成桐:興趣的培養,決定孩子終身成就

培養優秀的孩子應避開家庭教育的六大“死穴”

改變教育,從這裏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