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古至今,问女性的年纪是一个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的官场上,问官员的年龄也是一个禁忌。

《礼记》中:“四十曰强,而仕”。在汉武帝时期,因为官官相护,官场上形成了包庇之风,使得官员队伍都很年轻,全都是官员的子弟。在古人认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过于年轻的官员队伍,让统治者担心这些人的能力,而包庇之风的盛行也让统治者不得不采取行动。因此,当时有了新的规定:年龄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所谓的“察举”制度,其实就是一共推举制度,这个制度可以举荐和破格提拔有才能只人,但这也有弊端。这个制度的出现会让一些官员相互勾结,互相推荐自己的亲信和子弟。

不过朝廷虽然对当官的年龄进行了限制,但能当官的哪个都不是泛泛之辈,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更改年纪,这就是官员年龄造假的源头。

唐玄宗时期又发布了一条新规:“凡人三十可出身,四十乃得从事”,这次官员的年纪再次被列入了规章制度中,所谓的“出身”,就是做官的资格。想要做官就得经过层层考核。在这考核期间官员就已经度过了漫长的时间,至少三五到七八年都很正常。

为了能够早当官,唐朝时的人又想起了办法。唐代科举时,有早期教育设置的童子科,并且考试的题目非常简单,这就成为了入仕的捷径,许多大龄男子冒充孩童,虚报年龄,这样就能通过捷径步入仕途。不用再等那些层层考核浪费时间。

唐朝时期科举童子的年龄大多在十岁以下,一旦通过考试,那么上岗工作的时间就会提前很多,为了能够早点步入仕途,很多大龄人贿赂官员,谎报年龄。这就是古代官员谎报年龄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古人一旦考中科举,那么就会有大户人家前来选金龟婿,而古时结婚当然是越年轻越好,可是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时早已不在年纪。因此为了能够攀龙附凤,那些官员便会把自己说的越年轻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