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考古發現和“乇”字,考古學者判明鄭州商城就是商朝第一都城,始於商湯。然而,鄭州出土了比殷墟還要早的甲骨文,上面一個文字改寫了歷史記載,解開商朝重大歷史謎團,證實商朝第一都城不在商丘。

關於商朝第一都城,即商湯建商之後的都城,《史記·殷本紀》記載“湯始居亳”,但“毫”在何處,司馬遷沒有給出解釋,歷史上給出的解釋是在河南商丘。

《史記·集解》皇甫謐曰:“梁國谷熟爲南亳,即湯都也。”《史記正義》《括地誌》雲:“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湯都也。”

爲了消滅夏朝,商湯在夏桀十五年時,將商國的國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遷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附近),史書上的谷熟縣,如今是商丘下面的谷熟鎮。商湯在此高築牆、廣積糧、拉攏諸侯,最終一舉推翻了夏朝。

然而,鄭州出土了比殷墟還要早的甲骨文,上面一個文字改寫了歷史記載,解開商朝重大歷史謎團,證實商朝第一都城不在商丘!


殷墟甲骨文之前,西方學者認爲商朝不可信,中國只有3000年文明史;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後,改口稱3300年文明史,甚至國內包括易中天等學者也這麼認爲。但如此成熟的甲骨文,又怎麼可能突然出現?必然有其漫長的演化過程,即便進水的腦袋也能判斷出中華文明史不止3300年。果然,在河南鄭州商城遺址中,又出土了一些甲骨文,解開了商朝的重大歷史疑問。

1950年,鄭州一位小學教師韓維周,因爲喜歡古蹟,閒暇之餘就跑到城外工地搞調查。一次,在鄭州城南二里崗一帶,韓維周發現了一些繩紋陶片和磨光石器,感覺這些文物非同小可,立即上報考古部門。經過文物部門鑑定,這是商朝文物,立刻引起了考古專家的注意。

隨即,考古部門進一步採樣調查研究,認爲這是比安陽殷墟更早的商朝遺址,對研究商朝歷史具有重要作用,不久後考古部門就開始試挖掘二里崗遺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着考古的深入,一座大型商朝早期遺蹟的神祕面紗被慢慢撩開了。


更爲重要的是,通過二里崗遺址的“夯土層”,考古專家驚訝的發現,整個夯土層與鄭州老城西城牆內的夯土相接,組成了一座規模巨大的近似長方形的城垣,合圍面積約300萬平。發掘者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座龐大的古城,史學界將之命名爲“鄭州商城”。

此後,鄭州商城又有衆多重大發現,比如青銅器作坊、制骨作坊、製陶作坊、四處大型墓羣、20多處宮殿基址,其中宮殿區約佔城內總面積的一半,最有特色的一處宮殿遺址,東西長65米,南北寬13.6米,是一座帶有迴廊的“四阿重屋”式建築,與《考古工記》載的“內有九室,九賓居之;外有九室,九師朝焉”的建築相似。

總之,從鄭州商城發現的大型宮殿,鑄銅、制骨、製陶等手工業作坊,大型青銅方鼎、玉器、象牙器、金器、甲骨文等高規格遺存來看,鄭州商朝應該是早於安陽殷墟的一座商朝王都。


問題在於:這會是哪一個商王的都城呢?

《史記·殷本紀》記載“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遷於隞。”而唐代文獻《括地誌》記載:“滎陽故城在鄭州滎澤縣西南十七里,殷時敖地也”。據此,不少學者指出,鄭州商朝是商朝第11代商王仲丁所遷的敖都,即認爲鄭州商城屬於商朝中期遺址,其後是安陽殷墟。1959年,郭沫若先生看完鄭州商城考古工地後,隨即題詩:“鄭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

但這一觀點有個致命缺陷,因爲“中丁遷於隞”,期間歷時不過20至30年,而考古顯示鄭州商城至少歷時百餘年,時間跨度可以包括商湯建商到中丁。況且,鄭州商城上層有戰國遺址,出土了的戰國陶文中有“亳”、“亳丘”(即亳墟)字樣,說明戰國人認爲這裏是毫都。上世紀70年代末,北京大學鄒衡教授發表《鄭州商城即湯都亳說》,指出鄭州商朝即爲毫都。


儘管鄭州商城令人震撼,出土文物數以萬計,包括諸多稀世珍寶,但對考古專家而言,更重要的還是要發現文字。有沒有文字,對判斷遺址歷史定位而言至關重要。好在,鄭州商朝出土了一些文字,讓史學家們可以直接判斷鄭州商城的歷史。

鄭州商城發現過不少文字,主要有兩種,都非常成熟:一是毛筆蘸硃砂寫在陶器上的文字,目前這種朱書文字發現有20多個;二是骨刻文字,即牛肋骨上的刻辭,類似甲骨文,於上世紀50年代發現,儘管只發現兩片,但有重大意義,有助於解開商朝第一都謎團。之所以出土文字比較少,或還未發現,或中丁遷都時帶走了。

可惜的是,上世紀50年代發現的牛肋骨刻辭,本可解開商朝第一都謎團,卻被忽視了。


鄭州商朝到底是“隞都”,還是“毫都”?一片被忽略了50餘年的甲骨文,揭開了答案。

1953年,在二里崗遺址,考古專家一片牛肋骨,長7.3釐米、寬3.8釐米、厚0.3釐米,上面刻有成行的商朝文字。這是一個重大發現,因爲鄭州是中國第二個甲骨文存在的場所,意義非凡,說明甲骨文不侷限於殷墟,且爲研究殷墟之前歷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然而可惜的是,當時專家學者認爲這片牛肋骨是“習刻”(練習刻字,猶如今天臨摹),時代可能屬於殷墟時期,加之不同學者解讀內容不同,出現6字、7字、10字、11字等不同說法,多數解釋內容沒有透露什麼重要信息,就此沒有給予重視。

新世紀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李維明教授發現,這片牛肋骨上的文字應該是11個。

又乇土羊,乙丑貞,及孚,七月

與其他版最大的不同是,這一版解釋補識出了一個“乇”字。接下來就簡單了,“又乇土”這三個字,在殷墟甲骨文中是“又亳土”,因此學者判斷“乇”是“亳”的早期寫法。結合東周陶文、金文上的“乇”、“宅”、“亳”寫法,就可以確定“乇”就是“亳”。這件牛肋骨刻辭中的“乇”字,爲確定鄭州商城是商朝第一都(乇都,即亳都)增添了文字鐵證。


結合考古發現和“乇”字,考古學者判明鄭州商城就是商朝第一都城,始於商湯。如今,鄭州商城是商湯亳都,已經寫入21世紀初出版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

參考資料:

《一個字中隱藏的王朝都城歷史》

《二里崗文化相關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