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猛士正式進入中國部隊服役時正值第二次海灣戰爭,其仿製原型悍馬則在此戰中因爲車身防護性差,連AK-47步槍都能打穿其車身,在面對伊拉克游擊隊的IED、RPG火箭彈襲擊時則毫無招架之力,從美軍的“戰場出租車”變成了“移動的活棺材”。作爲一型主要配給作戰部隊的戰地越野車,雖然相對於悍馬而言猛士加裝的凱夫拉防彈板使其對輕型武器的防護能力有了一些提升,但面對RPG和IED時毫無疑問和悍馬一樣毫無招架之力。

猛士軍用高機動越野車經過不斷地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家族體系,在中國軍隊中有着巨大的保有量。猛士的出現讓中國陸軍跨地域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顯著提升,對我軍的現代化進程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勞。猛士越野車的研發和進化過程也是中國軍工在向陌生領域進軍時的一個典型案例,仍是從逆向仿製吸收經驗,再到自主優化創新,不斷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中方人員和引進的民用版悍馬H1合影

在1991年爆發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利用悍馬(HMMWV)越野車的高機動性快速機動穿插,一戰成名,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此戰讓中國決定研製類似的軍用高機動越野車,但受當時國內汽車工業水平的限制,完全自研並不現實,於是想盡辦法獲取悍馬的技術資料。中國後來通過民間企業從美國採購了一批民用版悍馬H1,進行逆向測繪。實際上民用版悍馬H1和軍用版悍馬共線生產,包括車架、懸掛系統等大部分零部件都一樣。

悍馬軍用越野車的底盤

有意思的是,根據原東風越野車總工程師孫鐵漢透露,2001年他們曾派人到美國去面試,以解決在概念車設計階段遇到的難題,尤其是悍馬的立體型車架製造工藝。因爲時間點剛好是911事件發生後不久,結果派出的幾人沒有通過面試,只有下決心自力更生。也就是說,東風公司曾試圖安排技術人員打入悍馬的製造商美國AM General公司內部去獲取悍馬的一些製造技術。

東風猛士和沈飛獵鷹(下)

中國軍隊於2002年正式啓動高機動越野車的採購招標工作,結果東風公司的猛士擊敗沈飛獵鷹中標,時任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的苗圩簽字後,就此啓動了第一代猛士的正式研發製造工作,內部代號EQ2050。沈飛獵鷹的設計幾乎是原樣照搬了民用版悍馬H1,包括車身也都同樣採用較輕的鋁合金製造。東風公司起初也選用了鋁製車身,但是很快發現長時間放置後鋁製車身容易變脆,會降低車身防護性,最後決定改爲鐵製。

猛士和悍馬同角度對比

第一代猛士的車體結構、外形與悍馬基本相似,只是車頭前臉增加了一些自主設計的元素,看上去棱角分明,甚至比悍馬的前臉更有視覺衝擊力。不過普遍認爲猛士的車頭一些設計相對於原版來說有些畫蛇添足,尤其是方形的大燈、霧燈等,一旦損壞只能使用原廠配件更換。值得一提的是猛士還繼承了悍馬的一個廣爲人知的缺點,那就是內部空間比較狹小,因爲引擎中佈置導致碩大的發動機在車內形成了一個凸起的平臺。

因爲改用了鐵製車身等原因,第一代猛士基礎型號比悍馬對應的型號更重,爲3.1噸,而悍馬自重爲2.3噸。猛士的動力系統爲一臺東風康明斯EQB150-20型四缸增壓中冷柴油發動機,雖然最大輸出功率和悍馬使用的底特律V8柴油發動機一樣都是150馬力,但悍馬的V8發動機最大輸出的扭矩要大一些。

悍馬與猛士底盤結構對比

猛士配置全時四驅系統、5速手動變速箱、純機械結構的託森式限滑差速器,並配以輪邊減速器、中央充放氣系統、無內胎子午線輪胎。其採用非承載式車身結構,前後輪均採用雙叉臂螺旋彈簧獨立懸掛,其A形下襬臂在粗壯的螺旋彈簧支撐下形成了獨特的門式橋結構,使底盤得以獲得更大的離地間隙。

猛士的最大速度爲130千米/小時,續駛里程超過600千米,最大爬坡度達60%,越野能力不俗。根據公開的資料,猛士的車身油漆採用了防紅外技術處理,車內裝有電磁屏蔽系統,並吸取了悍馬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暴露出的防護不足問題,在車身內部加裝了一些凱夫拉防彈板。總體來說,第一代猛士只是越野能力比悍馬稍弱,一些性能甚至超過了原版悍馬。

早期試驗階段的一輛單排軟頂猛士測試車

經過東風公司6年的研製和測試後,第一代猛士於2008年正式批量交付部隊使用,並於一年後參加了國慶60週年閱兵,讓全中國人得以一睹這位“猛士”的風采!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東風公司根據軍隊的不同需求生產了許多不同版本的第一代猛士,其中包括硬頂箱式、硬頂溜背、軟頂溜背、火力突擊、單排軟頂等車型。

許多軍工企業還以猛士爲底盤研製新型武器系統,包括被人們熟知的PCP-001型82毫米自行迫擊炮、FB-6C防空系統、野戰通信指揮車、移動衛星通信中繼車、火箭佈雷車等等,如今大都已經進入部隊服役,可謂遍地開花。除了中國軍隊外,第一代猛士還出口或者援助給世界多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國、伊拉克、白俄羅斯、土庫曼斯坦、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等國。

猛士正式進入中國部隊服役時正值第二次海灣戰爭,其仿製原型悍馬則在此戰中因爲車身防護性差,連AK-47步槍都能打穿其車身,在面對伊拉克游擊隊的IED、RPG火箭彈襲擊時則毫無招架之力,從美軍的“戰場出租車”變成了“移動的活棺材”。使得美軍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悍馬的防護性能,包括在車身焊接鋼板、加裝防火箭彈格柵等,但受平臺限制,防護能力只能說聊勝於無,不得不花費巨資採購了大量防地雷反伏擊車(MRAP)。

車身加裝了裝甲的悍馬M1151

作爲一型主要配給作戰部隊的戰地越野車,雖然相對於悍馬而言猛士加裝的凱夫拉防彈板使其對輕型武器的防護能力有了一些提升,但面對RPG和IED時毫無疑問和悍馬一樣毫無招架之力!使得剛進入部隊服役的猛士就面臨着和悍馬一樣因防護性能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環境的問題。如何讓猛士的防護能力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就成了東風公司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猛士也就此走上了“裝甲化”道路。

猛士改進型系列各車型

東風在第一代猛士服役之後根據悍馬暴露的缺點以及部隊在使用過程中提出的優化建議,推出了改進型猛士,重點強化了車身的防護,尤其是乘員艙的防護,另外擴充了底盤種類。車頭前臉設計也進行了大調整,用更普遍且實用的圓形車燈替換了第一代猛士飽受詬病的方形車燈。但實際上,改進型猛士相對於第一代猛士而言,並沒有完全解決防護不足的問題,只是進一步提高了對輕武器的防護能力,這一型號至今沒有出現在部隊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