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的是,像当年的他一样,不学无术,既无一技之长,又无管理之能,悲催乎,悲催也。

毕业之后参加工作,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工作究竟要做什么,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他工科院校毕业,工作单位属于技术企业,自然要走技术这个路子。我们常说专业对口,其实这个说法很有误解且有误导作用。比如一个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可能的工作单位有设计院、开发商、项目管理公司、施工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这些单位听起来都很对口,但真的都很对专业口吗,毕竟这些单位性质不同不说,具体岗位也是千差万别。

比如,他学习的安装专业,进入施工企业看起来很是专业对口了,其实进入工作岗位才知道,专业化安装和建筑楼房安装大相径庭,甚至说风马牛不相及,好比我们都说某某当老师了,可能一个是进大学做科研,另一个则是去小学代课。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校学的专业和实际岗位需要技能远远不同,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所谓大学教育只是通识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他进入施工工地开始职场工作,那时候有个优势,“物以稀为贵”,人也如此,还可以自带大学生光环,赋予管理身份,虽然现实和落差巨大,好歹也是一份工作。因为所谓工作,就是你出勤,有人给你发薪水,至于你干的如何,会干啥,能干出啥名堂,暂时不重要,就如同《围城》中的方鸿渐,侥幸获得报馆资料室职位,每日碌碌无为,也是照样拿得那份薪水,这就是工作。

问题是,一个好工作,做好一份工作,可不是长久碌碌无为这么简单,毕竟工作单位不是养老院,不养老,不养小,不养闲。这就是意味着你要学习,把学校那些过往尽快忘掉,把当下工作岗位需要快些适应。说到底,买卖无真,学问无假,技术无虚。

然而现实很有趣,远比想象有趣乃至无聊的多,他在这个单位呆了大概两三年,却没有学到技术上的一点皮毛。差不多单薄皮包公司,没有人教授,没有人点拨,再说人家工程队里各类建设人员自成体系,没有人需要职场小白,也没有人义务培养。

这不是问题关键,毕竟时间会让人成长,无论摔个跟头,还是给个机会。关键是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意识到是个主动学习机会,让基层学习锻炼成为了走马观花无所事事,才是着实不该。比如,完全可以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从一砖一瓦开始,各类工种接触一遍,那个收获和效果该多震撼。

那时候顶着学生身份的点滴光环,一方面怀才不遇,一方面眼高手低,一方面迷茫未知,一方面一无是处,继续用“混”的状态形容非常贴切。记得工作当年年底发奖金,半年拿到厚厚一叠钞票,人家说这相当于农民工一年干活的钱啊。付出和收获不对等,的确好有愧意。

再后来,检讨这个工作之初,乃至后来很久,没有利用机会获得最基本技术技能,深有惭愧,汗颜至极。再深入,还是思维意识问题,固守所谓清高,其实还是无助、无意识。

这也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来讨论,我们工作到底做什么,怎么做,要点在哪里?其实答案很简单,老老实实从学习技术开始。看看华为公司的制度,凡是进入华为的新入职人员,哪怕是要担任高级管理层的,也必须进入华为大学,从华为基层开始。

为什么如此重视基层锻炼,我想无非有三:一是打掉清高虚浮心态,二是切实学习技术技能,三是切入就职单位企业文化氛围。

而工作做什么呢,还是三步曲,除非特殊的行业岗位,每个入职小白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技术岗位—综合岗位—管理岗位。例如大学生们,无论从事何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不可能一辈子从事单纯技术,最后都要或多或少涉及管理,因此在工作之初就要有这个意识。当然,工作之初的技术技能也就很重要,毕竟技术容易转向管理,而管理转向技术很难,掌握了一技之长好处就在于这里,有底气不怕失业。

最怕的是,像当年的他一样,不学无术,既无一技之长,又无管理之能,悲催乎,悲催也。

(心理困惑,心理高见,欢迎交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