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战争中可能有多场战役,有的被描述成壮烈的史诗,有的被视为重要的转捩点,更多的则是被刻意地遗忘。

战争的记忆通常是一种选择性的建构,这就让那些被遗忘的战役具有更多军事上的研究价值。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一场挫败叶利尼亚战役,双方死伤惨重。图为德国元首希特勒向支持民众行礼

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在短短18天内,中央集团军就推进了600公里,占领整个白俄罗斯。由装甲兵团构成的钳形攻势,在明斯克(Minsk)西侧合围,将红军西部方面军4个军团歼灭于大型口袋中,伤亡高达40万人以上。

德军继续向东挺进,目标是聂伯河畔(Dnieper)的斯摩棱斯克(Smolensk),占领莫斯科的前哨战。

装甲兵团重施钳形攻势故伎,霍斯的第3装甲兵团在北,古德林的第2装甲兵团在南。

7月18日,两军前锋只相距18公里,但遭到红军激烈抵抗,迟迟无法合围。

古德林企图心旺盛,急切地想朝莫斯科猛冲,不愿在巩固包围圈这种步兵任务上消耗珍贵的装甲战力。

他下令前锋第10装甲师转向东南直扑叶利尼亚(Yelnya)。

这座小城距斯摩棱斯克82公里,位于杰斯纳河畔(Desna)的高地上,人口约15000人,是理想的桥头阵地。


叶利尼亚1941年8月24日战局

装甲师入侵

叶利尼亚由红军第24军团第19步兵师防守,紧急挖掘了战防壕,并设置野战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与德军第10装甲师并进的,是党卫军帝国师,精锐的摩托化步兵师,目标为叶利尼亚北方40公里的多罗戈布日(Dorogobuzh)。

7月19日,第10装甲师有技巧地以侧翼迂回战术攻入叶利尼亚,随即遭到城内守军顽强的抵抗,进行了逐屋争夺的激烈巷战。

红军英勇地抵抗,几乎全数战死于城中,也让开战以来所向披靡、趾高气昂的德国装甲部队受到重大损失。

惊魂未定的德军士兵想不到,这一天的战斗揭开了长达一个多月如炼狱般杀戮的序幕。


古德林与身着黑色制服的装甲军官

帝国师于前进中夺取了苏联机场,但很快受阻于红军援兵的重炮攻击。

20日,古德林决定放弃多罗戈布日,派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团接防机场守备,让帝国师退回叶利尼亚突出部的北侧翼。

22日,第10装甲师与帝国师发动联合攻势,企图向南突破红军在高地上的防御阵地。

红军第24军团以重炮击退一波又一波的德军战车冲锋,个别的步兵阵地坚守至最后一人,两军在近距离的白刃战中杀得难分难解。

红军得到第100、103步兵师增援,重炮的弹药也获得补充,准备在第二天发动逆袭。

与此同时,德军却面临严重的问题。

经过一个月闪电般横越白俄罗斯的作战,战车与卡车都在长距离奔袭中严重磨损,却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维修。

补给线过度延伸,加上战线后方红军残部的突袭,两个师都严重缺乏油料、弹药、维修零件的补充。

失去了机动与火力的装甲部队,甚至比步兵更脆弱。

22日结束,第10装甲师仅剩下9辆战车可用;一个月前入侵时,该师拥有170辆战车。


党卫军摩托化步兵

接下来5天,红军不断发动攻势。

从三个方向不断朝突出部打击,先是以重炮猛烈轰击,接着由步兵在战车支援下扑向德军防线。

由于弹药极度匮乏,德军不能与红军进行炮兵对决,甚至要爬上敌人战车以汽油弹攻击。

被设计来进行机动战的装甲精兵,现在被消耗在静态的阵地战中。

装甲兵挖掘了迷宫般的狭窄战壕,以求在如暴风雨般的重炮轰击中幸存。

同样承受了整整8天不间断炮击的大德意志团,一直到28日才由第137师接替,回到突出部,但已几乎无法继续作战。

雪上加霜的是,31日在该团新防区,红军首次使用喀秋莎多管火箭,强大而连续的破坏性轰炸,摧毁了这个独立菁英单位的士气,有的连仅剩30人,被迫配属于帝国师。

在突出部熬过第一阶段杀戮(7月19日至8月10日)的部队,平均一个连仅剩60-70人,只有正式编制的一半不到。


红军步兵机枪小组

德国中央集团军于7月27日完全将斯摩棱斯克口袋封锁,将红军3个军团31万人完全包围。

第268、292、15、78、75、263步兵师陆续前来突出部接防,到8月10日帝国师、大德意志团、与第10装甲师终于全部退出叶利尼亚,伤亡代价高达4000多人。

突出部内的指挥权交给第20军,但仍由古德林管制。

红军利用德军换防时的混乱,再度发动攻击,让新到的步兵师措手不及,帝国师的一部还得回头救援友军。

古德林为了新的攻击任务,将两个团的军团炮兵带走,严重削弱了突出部内的防御火力。

8月中开始,红军发动一系列营级的攻势,虽然规模较小,重炮的轰击却没有打折扣。

德军第15师防守的正面有22公里,第268师25公里,第292师14公里,兵力太过分散。

红军尝试找出防御最薄弱的区域,不断进行小规模攻击,来消耗德军实力。

德军躲在战壕或散兵坑中,只能与左右最近的友军联系,挺过长时间的炮击。

一名军官回忆道:“

我以前听过一战老兵描述在战壕中承受日以继夜炮击的恐怖,现在我终于能体会那种感觉。”

8月22日,集团军司令部将叶利尼亚区域的指挥权交给第四军团,但直到27日军团司令克鲁格元帅才有机会亲自视察前线。

他发现第263师几乎已经磨损殆尽,立即命令休整中的第15师接防。

第78师则报告每天有2000发炮弹落在该师防线。

其他几个师的情况一样糟糕。

克鲁格回到司令部,立即与集团军司令波克元帅联络,建议立即从突出部撤出所有部队;或尽快发动莫斯科攻势,以减轻叶利尼亚的压力,否则会永远失去这些兵力。

此时,希特勒已经将目标转移到乌克兰,企图在基辅再创造一个大型包围战的胜利,向莫斯科的前进已经暂停。


红军喀秋莎多管火箭

战争是两个敌对意志的斗争,处于恒常的互动过程中。

德军高层为了战略方向争执不休,前线部队面临后勤补给的匮乏,不代表红军就会无所作为,乖乖等待敌人下一个行动。

朱可夫(预备方面军司令)与提摩盛科(西部方面军司令)已经决定夺回战场主动权,发动全线反击。

8月30日,红军第24军团13个师中的9个,集中力量打击叶利尼亚突出部,要一举歼灭德国守军。

虽然德苏两军的局部兵力对比对守军有利(德70000人对苏60000人),但德军要防守70公里宽的正面,红军却可选择进攻的地区。

德军官兵已疲惫不堪,而红军则获得生力军补充。

红军集中了800门野战火炮、12门重型迫炮、与喀秋莎多管火箭,于0730时展开大规模准备射击。

红军打算以钳形攻势将突出部底端切断,同时以2个师从东侧向叶利尼亚进攻。

北面的钳脚由第100、107步兵师担任,第102战车师负责支援,直扑德军第137师;南面则由第106机械化步兵师与第303步兵师主攻,打击德军第268师防区。

朱可夫强调的以步兵从狭窄正面进行突破,再由战车长驱直入扩张战果的作战模式,与德军闪电战观念对比强烈,但造成的震撼与杀戮程度更为惊人。

德国步兵被如暴雨般倾泻而下的炮弹撕裂,幸存者立即发现潮水般的红军在战车支援下蜂拥而至,短兵相接的战斗血腥残暴,没有一方接受敌人投降。

长达5天日夜不停的攻防战,双方反覆争夺重要据点,红军持续投入兵力,一寸一寸地碾压坚守不退的德军。

夜里战斗稍歇时,战场上充斥伤兵的绝望哀嚎,彻夜不停,士兵们宁可被枪炮声震聋,也不愿再听到痛彻心脾的求救声。

到了9月4日,筋疲力竭的德军分阶段撤出突出部,并立即在西面建立新防线,防止红军追击。

6日,红军部队进入叶利尼亚,发现整座城市已完全被战火摧毁,所有建筑焚毁倾颓,仅剩一座石造教堂依然屹立。

德军的伤亡代价为47000人以上,但从未有正式数据。

中央集团军与参谋本部都不希望记录下这个战败耻辱,入侵苏联以来的首次挫败。

红军的牺牲同样骇人,仅仅是8月30日到9月9日间的攻势,第24军团投入突出部的13万人中,就承受了32000人伤亡。

若是将7月中以来这个地区的伤亡都计入,恐怕超出数倍之多。

对红军而言,这不仅是第一次收复失土(虽然之后还是再失去),更是验证深入打击作战概念的宝贵经验。

在叶利尼亚,红军战士重创过去令人闻之丧胆的装甲部队与党卫军帝国师,让德军的精锐单位几至灭顶;虽然未能扭转战局,这场被遗忘了的战役却给红军在最黑暗的时刻带来一线曙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