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天祥入京师后,元世祖当即派人劝降,先后派出多名大臣,其中包括许多文天祥的同僚故知,但文天祥始终只有一句话:宁死不降。据《宋史 文天祥传》记载,“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元世祖为安定人心,笼络南方士大夫集团,决定大力提拔前朝官员,作为南宋宰相、德高望重的文天祥,自然是元世祖忽必烈极力拉拢的对象。


我最佩服文天祥的不是他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很壮烈,很值得歌颂,但放在英雄人物中,做到这点其实并不是很难。

人都有血性,当国破家亡时,目睹亲人同胞被异族掳掠,一时义愤填膺热血上涌:脑袋掉了不过碗口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慷慨赴死!

文天祥不是这种壮烈的死法。

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关押在一间八尺宽低矮潮湿的土屋里,屋外朝堂上坐着对他赏识有加的元世祖。

据《宋史 文天祥传》记载,“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元世祖为安定人心,笼络南方士大夫集团,决定大力提拔前朝官员,作为南宋宰相、德高望重的文天祥,自然是元世祖忽必烈极力拉拢的对象。

事实上,早在文天祥被俘虏时,元将张弘范劝他投降,就对他说:“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文天祥当时就说:“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张弘范只好将他押送京师。

文天祥入京师后,元世祖当即派人劝降,先后派出多名大臣,其中包括许多文天祥的同僚故知,但文天祥始终只有一句话:宁死不降。

在古代,改朝换代是常事,旧朝廷官员投靠新朝廷也不足为奇,即便朝廷的统治者是异族(古人缺乏现代国家观念)。文天祥的那些同僚故知们,不也投靠元朝了吗?文天祥投降元朝,并不会背负骂名,他是尽忠力竭而降,而不是卖国求荣而降。

见官员不管用,元世祖又让已经投降元朝的宋恭帝赵?劝降。你文天祥不是忠君爱国吗?现在君都已降,你还坚持什么?没想到文天祥一见到赵?,就嚎啕跪请赵?回驾,但还是那句话:不降。

忽必烈没辙了。但还是想招降文天祥。据说,他又决定以父女之情打动文天祥。忽必烈让文天祥的女儿写信劝降,文天祥泪如雨下,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还是不愿投降。

文天祥有生的希望,甚至荣华富贵也唾手可得,但为了心中的义,他全放弃了。

他被元廷囚禁在土屋里三年。那是一间狭小阴暗的屋子,一年四季少见阳光,一到夏天,又热又潮湿,污浊、腥臊、霉烂、腐臭各种恶心的气味充斥,让人作呕窒息。

如此恶劣的环境,我相信普通人一天也呆不了!然而,文天祥却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始终不降,还写出了传颂千载的《正气歌》自勉。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而像文天祥这样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折磨下,三年不改其舍生取义的志向,更是难上加难!

这正是我最佩服文天祥的地方!他对“义”的追求的执着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意志力之顽强让人惊为天人!“虽千万人吾往矣”亦不足以形容其勇!

文天祥就义前,元世祖忽必烈把他召入宫中,问:“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