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關注,悅賞更多精彩~
格律詩,想說愛你也不難
作者:夢安
當您讀到一些動人的詩句,節奏分明,平仄交錯,朗朗上口,抑揚頓挫,那麼,在享受古色古香的詩情畫意之餘,是不是也想自己嘗試寫一寫呢?
其實,揭開格律詩的神祕面紗,您會發現,寫格律詩,您也可以。
那麼,到底該如何學寫格律詩呢?
首先,您要了解它的定義。
格律詩,是平仄相間、駢散結合的韻文,包括絕句和律詩。
絕句爲四句,分爲: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常見律詩爲八句,分爲: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還有不常見的律詩,爲排律。
而所有的格律詩,一般是指平韻詩,仄韻本文暫且不提,以後如有機會,再和各位文友切磋交流。
下面的內容,均從平韻詩出發,依託劉淵之“平水韻”,來闡述觀點。
格律詩,從上面的定義可以看出,主要有三個要素。
一、平仄相間
平仄相間,即:兩平兩仄,兩兩相依,抑揚頓挫,節奏清晰。
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一味的“平平平平”,或“仄仄仄仄”,您會發現,這樣讀起來會很累,要麼一直上揚喘不過氣,要麼一直下壓很憋屈壓抑,既失了美感,又缺乏節奏韻律。
那麼,這裏爲什麼要用四個字來演示呢?
這是因爲,五言格律詩是在四字基礎上,通過前後加字,而組篇完成。
如,五言絕句第一式,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此二句爲後面加字】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此二句爲前面加字】
例詩: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而七言格律詩,則是在五言基礎上,前面加兩個平仄相反的字組篇完成。
例詩: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看看,陸游這首七絕的格律,正是上面 那首五絕前面添加二字的加長版。
二、駢散結合
駢,即對偶句,要求爲:
①本句平仄相間;
②上下兩句同位字,詞性結構相同或相近,平仄相反。
在律詩中,將八句分爲四組,兩句一組,稱爲一聯。
從上到下,分別爲“首、頷、頸、尾”四聯。
其中“頷、頸”兩聯爲駢文,須對仗。
散,就是指,上下兩句不需要考慮詞性,但平仄還是有一定遵循。
我爲什麼說是有一定的遵循,而不是必須全部遵循呢?
這是因爲,格律詩中每一聯下句,必須平收,而且須同一韻部押韻。
其中“首、尾”兩聯爲散文,無須對仗。
這樣說可能會讓人覺得枯燥,下面我舉例來說明。
第一句如果是“仄仄仄平平”,那麼按平仄完全相反,第二句則應爲“平平平仄仄”,成了仄收,這顯然不符合下句平收且同一韻部押韻的要求,所以,需要變爲“平平仄仄平”。
表現爲具體格律,就是——
首聯(散):
仄仄仄平平(韻),
頷聯(駢)——對偶句
頸聯(駢)——對偶句
尾聯(散):
例詩:王維《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三、韻文
即在“首、頷、頸、尾”四聯中,尾字爲平聲的,均需同一韻部押韻。
您可以百度查《平水韻》,個人建議,寫古典詩詞,儘量不要使用新韻。
格律詩三個要素闡述完了,下面講一下格律詩中最基礎的知識點,分平仄。
平,即陰平、陽平,就是現在四聲中的第一聲、第二聲。但是,由於文字發展到今天,許多古時讀成仄聲的字,到現在讀成了平聲,藏進了第一聲第二聲中,這就有點尷尬了,怎麼辦?《入聲字表》會送您一雙火眼金睛。在您寫詩填詞對句的時候,只需去“入聲字表”這個魔鏡前去對照一下,就會讓入聲字立現真身。把它們用平聲字替換掉即可。
仄,就是上(shǎng)聲、去聲,即現在的第三聲、第四聲,再加上入聲字,OK,搞定。
但需要注意一點,有些多音字,會同時分屬兩個韻部哦。
好了,如果您想用詩意的語言來表達情感,那麼,動手吧。
作者 / 出鏡:夢安,本名喬利,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行吟人生》主編。一個寄情山水走天涯的女子,習慣在長短句的低吟淺唱中,執筆書風雨,行吟悟禪心。
攝影:Eric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