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的演技很贊,不管你對他主演的電影有多少意見,但這個事情得認。
人有千面,屬於廖凡的那一面大抵最合適的形容詞是“悶”,以前悶是他的性格,現在的悶成了他的風格,從《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開始,廖凡便在悶這條路上一直走了下去,其後的姜文、賈樟柯又或徐浩峯,選擇廖凡,看上的便是這種“悶”。
01:
男人的悶,到了極致就會變得莫名的有味道,這句話出自賈樟柯,2017年賈樟柯選擇廖凡出演自己的《江湖兒女》時說過上面的那句話。
其後廖凡在數次採訪中,都表達了對賈樟柯的敬意和羨慕,廖凡說:賈導的思維很活躍,也非常善於和人溝通,說出來的內容條理性很強,基本不用怎麼整理就可以直接發表。
簡言之:人總是會羨慕和格外關注自己沒有和不擅長的東西,於是賈樟柯欣賞廖凡的悶,而廖凡欣賞賈樟柯的能說會道。
在拍攝《江湖兒女》之前,2015年廖凡與徐浩峯合作電影《師父》,徐浩峯也曾經對記者說:“他就是喜歡廖凡身上的這股勁,人狠話不多,在我這部電影裏,廖凡演的角色能夠五個字解決的話題,絕不會說出六個字!”
不知是徐浩峯爲了迎合廖凡刻意把劇本打造成這樣,還是徐浩峯原本的作品風格就是如此,總之《師父》裏的語言結構很端着,每個人都在表現着自己的“人狠話不多”,最終讓《師父》這部電影走向了一個不知道是藝術本就如此,還是故作高深的局面。
02:
電影《師父》的劇情很簡單。
一個南方來的拳師陳識(廖凡 飾),在家道中落、師傅走後,爲了完成自己的某些目的而北上天津,他要在那裏開館收徒教拳。
他的這些目的裏,既有要掙一筆錢回到南方重整家族產業的私慾,也有要把自己所學的詠春一脈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的大愛。
總之陳識就這樣來了,但天津武行的規矩卻讓他的開館之旅艱難重重。
首先外地人原則上是不容許在本地開館的,因爲這會影響到本地已有的18家武館格局和生意,但自標包容和兼濟的武人們又不願意落口舌於天下人。
所以,開館的方法還是有的。
首先外地人想開武館就必須要完成踢館,而踢館的規則是這個外地人教出來一個徒弟去踢館,連續踢贏八家就可以開館。
但是這個踢館的人,就不能再被天津人所容,最終留下來開館的人只能是師父一個。
其次爲了增加成功性,天津武館的領袖鄭山傲(金士傑 飾)建議陳識可以找個當地的天津小夥子來去踢館,但他並沒有在一開始就告訴陳識“負責踢館的人,會被趕出天津”這件事。
於是在鄭山傲的幫助下,陳識的第一個徒弟是鄭山傲介紹的自己人,同時鄭山傲又爲陳識找了一個妻子趙國卉(宋佳 飾),讓陳識帶着妻子去到天津的鄉下。
如果一切順利,結局便是鄭山傲安排的那個徒弟完成踢館,而陳識由於一直在鄉下且有妻子有產業,他可以推脫爲踢館乃是徒弟自己的主意,於是於情於理陳識便可以在天津順利開館。
但最終這個事情並未如鄭山傲、陳識他們預料的那樣走下去!
陳識在鄉野之地認識了一個幹腳力活的男孩耿良辰(宋洋 飾),在與耿良辰一番切磋之後,陳識深覺耿良辰是一位良才,是一個可以雕刻的璞玉。
當他去與鄭山傲說“自己已經找到了更合適的徒弟”時,鄭山傲告訴他:代替他去踢館的人會被趕出天津,被家鄉人所不容這個祕密。
而陳識的選擇,便會註定了耿良辰的命運!
03:
後面的劇情很簡單,陳識爲了自己的武館夢,坑了耿良辰,卻又在耿良辰死亡之後,爲耿良辰報仇,而放棄了自己的武館夢!
陳識作爲劇中的絕對主角,他的這種前後巨大的反差,究竟是爲了什麼?
大抵便是電影名字爲何用“師父”而不是“師傅”的原因所在,師父亦師亦父,師傅不過是傳道受業的恩師,陳識之於耿良辰便經歷了從師傅到師父的過度。
從風格上來說這部《師父》有些小衆,略顯沉悶,與日常所見的動作電影有很大的出入,它並不討喜,觀看的過程總會遊離在外!但是喜歡的人卻會奉之爲經典,其他電影與之對比都會落入下乘。
這樣的風格和廖凡很是接近,他的多數電影都是如此,好看卻又不那麼好看,似乎看懂了一些,卻又好似什麼都沒有看懂,這就是廖凡的風格!自成一派,來日可成大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