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這一個朝代,是中國大帝國建國的開始。在秦以前,例如已經確知大體狀況的商和周,以及不甚確知的夏,只是以一個氏族爲中心演成的王國,作成其他若干氏族共戴的天子。其間雖有許多演進,但總未達到郡縣國家的程度,郡縣的完成,要從秦算起。

中國的疆域,東北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北盡恰克圖城和薩彥嶺,西包塔爾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西南至中南半島北部,東南至海中,包括海南島和臺灣,有一個天然國界。其中任何一部分倘若落到國家主權之外,不惟影響到邊界安全,而且要危及民族生存。這個疆域的大致範圍開始推進於秦,經漢、唐、元、明、清幾朝的努力,才達到上述界限。凡是一箇中華民族的公民,應當努力保持,子子孫孫,永守勿失。

就文化的關係說,中國文化的中心區域是在以泰山爲圓心,在他的西、南、北三面圍成半徑約四百公里的平原。在這一個區域的四周,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文化,而和這個區域連繫着。尤其他的西面,因爲有黃河峽谷,開闢了東西交通的大道,所以對西的關係最繁。伊洛間平原便綰着交通的樞紐。

周人便是汧渭一帶遊牧部族中的一種,子孫相繼,成爲崤函以西的霸主,憑着新興的朝氣,一舉滅商。當時有一個東方嬴姓的部族,曾爲商人封在西方渭水上游的,歸周以後,他們的族長非子因爲替周孝王養馬的功勞,在周孝王十三年(公元前八九七年)封爲秦國附庸(今甘肅天水附近)。這時周人雖然建都在涇渭平原,文化進展得相當高,但平原的附近,還有其他的遊牧部族。周幽王和這些部族鬥爭失敗,平王東遷。因爲幽王時秦襄公曾用力救周,並且領兵送平王到洛陽,平王便封岐山以西的地方給秦,作爲諸侯(公元前七七○年)。後來秦人便翦滅涇渭平原的遊牧部族,淪陷的周人也歸了秦,秦人便承繼了西周的一部分文化,到穆公時代便成了西方的霸主。穆公死時(前六二一年),秦人已大致統一了涇渭平原,立下強國的基礎。(這時秦的國都在雍,陝西鳳翔。)

穆公以後二百多年,正是晉國稱霸的時代,秦人不能相爭。自後晉國的領土漸漸的分成幾部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四○三年),周王承認魏、趙、韓三國爲諸侯,晉國始瓦解。四十年以後,秦孝公即位(前三六二年);次年,魏國的家臣衛鞅入秦。孝公認識衛鞅的才局,和他帶去的東方法家學說,便信任他來變法。衛鞅照着他修改過的晉國成法,來適應秦國,結果大爲成功。第一,他將全國人民組織起來,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監察。第二,全國的人不工作的沒爲奴隸。將全國的戶口,一律按男子數目分開,以軍功多少爲尊卑高下。如此,從前封建式大夫、士、庶人的組織便瓦解而成爲新的國家組織了。孝公封鞅於商,號爲商君。

他的第一步改革成功,又進而作第二步改革。他將秦的國都遷到咸陽(陝西咸陽的東方)。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把全國的城邑併爲三十一縣,每縣設令(縣長)、丞(祕書)、尉(主兵的官)。將舊日封區疆界一概削平,明白承認土地私有,讓國家直接對人民計田徵稅。秦國經此次改革,國家便嚴格的組織起來,以全國動員的力量對付東方,秦人便無敵於天下。但商君的權力在秦也太大了,孝公死,子惠王立,秦國舊日的貴族,利用惠王和商君威權上的衝突,使惠王將商君殺死。雖然,商君之法惠王並未改變,到始皇更推行到全中國,成了漢朝組織的基礎。春秋時代完了,許多諸侯合成了七個霸主。外部的現象,是小國合成大國;內部的現象,卻是自由人的興起。

周人滅殷,將殷人遷到洛陽附近東面的成周,成爲成周的住民。這部分文化較高、職業不固定的住民,影響到後來東周人民好作商人的事實。此外諸侯大夫子孫繁衍,小宗支庶不能盡得田土,再加上亡國寓公的子孫,這部分人也只好非儒即賈。最後經濟上和軍事上的演進,互相兼併,衝破了封建的大防。再加上都市、軍備和交通的大量發展,更引起當時的大一統時代將要來臨的觀感。

不錯,東方國家一切比較進步,應當東方國家先有統一中國的資格。但東方國家犬牙相錯,彼此牽制,誰也成不了大事。反而秦接受東方的新理想,將國家用設計的方案組織起來,吞併了許多遊牧部族,再在南方佔據了富裕的巴蜀。因此秦的勢力誰都比不上了。

前二四六年,秦王趙政(秦本趙族,所以姓趙)元年,趙政即後來的秦始皇。(此時爲亞歷山大死後七十七年,阿育王即位二十八年。)在這個時期,除去六國能夠聯合,切實對付秦國以外,早已失去單獨抗秦的力量。但聯合抗秦,並無一個國家能夠有領導的資格,齊國尚強卻早不願打仗了。秦王政十四年,韓王安被李斯迫誘,對秦獻璽稱臣,並獻南陽地。十七年,秦內史騰舉兵入韓都新鄭,虜韓王,滅韓,置潁川郡。十九年,秦將王翦滅趙。二十二年,秦將王賁滅魏。二十四年,王翦滅楚。二十五年,王賁滅燕。二十六年,王賁襲齊,齊兵散,無人守城,長驅入臨淄,齊亡。天下一統。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年)六國盡滅,新的帝國成立。計算從十四年到二十六年,十三年間完全平定天下。其間過程非常順利。中間固然有若干的人事問題,但這只是輔助的作用,不必過於誇大。因爲強弱懸殊,早已經是命定的結果了。這時的秦王政自然睥睨古今,躊躇滿志,便採用德過三皇、功高五帝的意義,立號爲皇帝,作成一個從先未有過的尊號。並自稱爲始皇帝,預定後世計數爲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至千萬世,傳之無窮。秦始皇爲加新觀感起見,又接受了戰國時齊人鄒衍的理論。以爲周是火德,秦既然代替了周朝,應當是水德,水德的辦法是服色尚黑,凡禮服和旌旗都用黑色。數目尚六,凡禮樂儀制的數目,俱以六作一個單位。改十月爲歲首。政治要用嚴厲深刻的政治。

秦統一以後便劃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後來降越君,設會稽郡;滅東越,置閩中郡。至三十三年取陸梁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擊胡,收復河南地(河套)。其中象郡一區,便應當到安南的南部。東至海及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到向北對日光的地方,北據河爲塞,順陰山到遼東。到始皇末年,設郡的總數大約爲四十八郡。

秦的郡是直屬於中央政府的,郡下置縣,郡的守,縣的令,都非世職,也沒有世祿。縣以下再設鄉、亭和裏。與什伍的組織,成爲一貫的連繫。郡縣俱有掾屬,由郡守和縣令徵辟,來辦理一郡和一縣的事務,性質和現在的省縣各科的科長科員相類。中央政府設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丞相統籌全國的政務。御史大夫辦理詔書,兼司監察。九卿管天子的一切事務。

秦和晉的政治組織,都淵源於西周;秦、晉本來相近,後來互爲親戚,當然有不少文化的交流。商鞅變法抄來三晉的成法,再加以變化,當然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他的好處,便是就已有的成法,更加上一個天才的設計而已。

始皇吞併天下以後,便將秦的制度推行到全國。在一個雷厲風行之下,天下各處很快的也能和秦的制度相適應。他平定各國,在各國駐上重兵。將民間兵器一律沒收了,鑄成了十二個銅人,放在宮庭的前面。二十七年開始作貫通天下的馳道。從咸陽出發,東窮燕齊,南極吳楚。道寬五十步,每隔三丈種上青松。馳道本爲的是天子車騎馳行道的意思,但其旁可以走人,所以對於軍事和政治的聯貫上,具有莫大的意義。

這時候確開了一個自古未有的創局。在“秦兼天下”(秦瓦當文)原則之下,統一了天下的度量衡,統一了天下的文字,統一了天下的錢幣,將天下的富人十二萬戶遷到咸陽。秦新建的宗廟和園囿在渭河之南,但在渭河之北的咸陽北原上,仿照六國的宮室作成宮殿。

武力的統制不夠,還要加上文化的統制。在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陽宮的時候,有一個僕射稱頌始皇的功德,另有一個管文化傳授和顧問的博士責備他的阿諛,並且對始皇的郡縣制度有所批評。始皇徵問丞相李斯的意見,李斯說:“古時天下散亂,不能統一,所以諸侯都起來,他們的話都是說古時對,說現在不對。現在陛下全有天下,辨明是非。還有私人傳授學徒,來議論國家法令,倘若不禁,那就皇帝的勢力下降,人民的黨羽養成。不如禁止爲便。臣請所有史書只留《秦紀》,倘有不是博士官所管的,所有藏《詩》《書》和諸子百家的,一律焚去。令下三十日不燒,四年徒刑。所不燒的,醫藥和種植的書。如有願學法令的,一律以官吏爲師。”始皇認可了這奏,從此民間的書便全焚了。

始皇以過人的天才,憑着幾世的經營,遇見非常的時勢,得到空前的成功,自然而然的發生了超人的思想。他巡狩四方,西至隴西,北至碣石、北地,東至鄒嶧、琅邪,南至會稽、衡嶽,在泰山、鄒嶧、芝罘、會稽、琅邪、碣石均立石紀功,以期垂之萬世。同時他派遣許多燕齊的方士,入海求仙,並且在驪山用大量的人工作一個大墓。雖然,求仙是當然失敗的,四百六十個方士和儒生都被活埋,始皇最後也只在驪山的大墓作最後的歸結了。

始皇對外是成功的,現在再來補述一下。亞洲中部和北部的大草原,自有史以後便是一個融化民族的大洪爐。自戰國起,在中國北部和西部與遊牧民族相接的,便是燕、趙、秦三國。春秋以前的許多戎狄,許多融到中華民族之內,也有若干經戰爭分合再加上新入的分子,比較顯明的,這時已經有東胡、匈奴、月支、烏孫等部落。而最佔勢力的便是戰國時方纔著聞的匈奴。在戰國時開邊的結果,大約燕國從造陽(今宣化)到襄平(今遼陽縣北),而趙的勢力,也曾伸展到現今河套地方。

始皇三十二年派蒙恬領三十萬人北征,北到河套,直達陰山,設九原郡,並將燕趙舊日長城連接起來,西起臨洮過陰山,東到遼東,成爲有名的萬里長城。並東征朝鮮,南伐百越,將百越的地方分置南海、桂林和象郡。南海郡約當今廣東省,桂林郡約當今廣西省,象郡約當今法屬安南。這一個震驚千古的大事業,便在十年之內完成了。

始皇太得意了,並且席秦國商君法令之餘,濫用刑罰。像連坐、夷三族諸法,都是六國的人民受不慣的,再加上一個喜怒任意,臣不敢諫,於是天下的“黔首”(老百姓)便無人不想始皇快死,於是始皇真成爲“獨夫”了。始皇長子扶蘇比較仁厚,當始皇活埋方士儒生的時候,曾諫勸始皇,說諸生皆誦法孔子,不必繩以重法,恐天下不安。始皇大怒,命扶蘇到北邊監蒙恬去。但“二世皇帝”的位子,始皇還是留給他的。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巡行至沙丘,病篤,便寫遺書給扶蘇命他到咸陽會葬並嗣位。書尚未發,始皇已死,遺書和皇帝璽都在宦官趙高手;始皇的死只趙高和李斯幾個人知道,他們便假作遺書賜扶蘇和蒙恬死,立始皇的幼子胡亥即位爲二世皇帝。

胡亥即位才二十一歲,他曾經做過趙高的弟子,非常殘暴。趙高獨攬大權,大殺大臣及諸公子,近侍諸郎不得在側。二世獨居宮中,公卿大臣希得見面,於是趙高便大加矇蔽,外事都無法上聞。二世二年,二世又聽趙高將李斯殺了。

這時六國的地方早已不安了。二世元年七月,戍卒陳勝已在舊楚地起事,勢力日廣。六國其他部分也起來了。三年八月項羽虜秦將王離,秦少府章邯也降了項羽。趙高恐誅,便在望夷宮殺死胡亥,立二世侄子嬰爲秦王。子嬰乘祭祀的時候趙高往謁,使人刺死趙高。但秦將王離既破,章邯的二十萬軍隊已經被項羽坑埋了,關內無兵可調,秦國已經成了瓦解之勢。子嬰立四十六日,劉邦軍已至咸陽,子嬰乞降,劉邦未動子嬰。月餘,項羽率諸侯軍至,殺子嬰,屠咸陽,燒秦宮室,虜秦人子女,收秦人財寶。秦國數世的經營便從此殘破了。

(本文摘自《秦漢簡史》,勞榦著,中華書局,2018年5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